[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发动机波形弹簧的弹簧力测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27365.3 | 申请日: | 2016-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1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 发明(设计)人: | 金秀芬;李平;夏启全;罗大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5/00 | 分类号: | G01M5/00 |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2110 | 代理人: | 管宝伟 | 
| 地址: | 561102***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发动机 波形 弹簧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发动机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波形弹簧的弹簧力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航空发动机众多零件中,其中波形弹簧的设计要求是弹簧在自由高度H0时,弹簧力在一定范围值内。目前在生产现场大都是由工人粗略估算,很难达到设计要求,造成零件报废。
为实现对波形弹簧预压力机械测试;公开号为CN10354300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波形弹簧预压力测试装置,包括一外架体,在外架体内部设有波形弹簧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内顶板与外架体顶板之间通过弹簧秤连接,通过对弹簧秤设置预置力拉动夹持装置夹紧测出波形弹簧的高度,绘出波形弹簧高度与预置力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测出波形弹簧是否合格;但该测试装置结构较复杂,操作繁琐,在测量时操作人员需边操作边测量记录高度值,操作需有经验人员操作;其次,在测量时需要卡尺测量弹簧压紧后的高度,并记录波形弹簧压紧后的高度与弹簧秤预置力之间的对应关系,绘出波形弹簧预置力曲线,其绘制曲线存在偏差,进而影响测量精度;再次,如果设计要求波形弹簧在高度变化量很小的时候判断弹簧力是否合格,绘制曲线较为麻烦,且误差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动机波形弹簧的弹簧力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用于发动机波形弹簧的弹簧力测量装置,包括配重块、标准环、底盘、表架及高支脚,所述标准环安装在底盘上,所述配重块穿过标准环和设置在底盘上的配合孔连在一起,所述表架通过螺钉和圆柱销安装在底盘下方,所述表架上通过表夹固定有指示表,所述高支脚固定安装在底盘下方。
所述指示表上设置有表夹螺母。
所述配重块两侧设置有手柄。
所述配重块上方设置有砝码。
所述手柄在配重块两侧对称布置。
一种采用上述用于发动机波形弹簧的弹簧力测量装置力的方法,该方法是先将配重块下端穿过标准环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底盘上的配合孔放在底盘上,观察指示表并将其指针调0;取出标准环,用波形弹簧替换标准环,重复上述操作,观察标准环和波形弹簧在配重块重力下指示表发生的变化,即可根据指示表的变化量是否在自由高度范围内,进而判断弹簧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弹簧力转换为重量值,并按照该重量值制成配重块;标准环高度H模拟弹簧自由高度值H0,在测量装置上分别观察标准环和波形弹簧在配重块的重力下指示表发生的变化。通过这种对比测量,根据指示表的变化量是否在自由高度H0范围内,判断弹簧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这种测量方式在生产现场操作方便可靠,只要操作者进行简单的比较测量就能判断零件合格与否,观察测量结果简单直观;即使对设计要求波形弹簧在高度变化量很小的时候判断弹簧力是否合格,也能简单直观判断是否合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配重块,2-标准环,3-底盘,4-表架,5-高支脚,6-螺钉,7-圆柱销,8-指示表,9-表夹螺母,10-表夹,11-手柄,12-砝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发动机波形弹簧的弹簧力测量装置,包括配重块1、标准环2、底盘3、表架4及高支脚5,所述标准环2安装在底盘3上,所述配重块1穿过标准环2和设置在底盘3上的配合孔连在一起,所述表架4通过螺钉6和圆柱销7安装在底盘3下方,所述表架4上通过表夹10固定有指示表8,所述高支脚5固定安装在底盘3下方。高支脚5为三根或四根固定在底盘3四周,以起到稳固支撑作用。
所述指示表8上设置有表夹螺母9。通过表夹螺母9可调节指示表8的安装高度,以达到不同的测量效果。
所述配重块1两侧设置有手柄11。通过手柄11可以旋转配重块1,其次安装到位,同时便于配重块1的拆卸。
所述配重块1上方设置有砝码12。砝码12用于调节配重块1的重量。
所述手柄11在配重块1两侧对称布置。从而使得配重块1不产生偏移,进而提高测量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73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腐蚀实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