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挡变速装置、电动车所用的主驱动系统以及副驱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9419.1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9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黄兴福;吴厚亮;李清泉;王同保;李晓天;朱卓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02 | 分类号: | F16H3/02;F16H57/023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31219 | 代理人: | 芦宁宁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装置 电动车 所用 驱动 系统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变速传动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两挡变速装置、电动车所用的主驱动系统以及四驱电动车所用的副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越发严格的节能减排法规的实施以及消费者对于环保意识的增强,出现了各种技术和新车型也越来越多,纯电动汽车就是其中的类型。
目前市场上的纯电动汽车档位设计上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变速箱只有一个变速比,为了满足整车性能,往往需要匹配较大功率的电动机,而且要求电机有很高的最高转速,高转速也对轴承、油封、齿轮噪音、精度等级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二是两挡变速,一般采用两个受控离合器或者同步器等实现,但由于需要主动控制换挡离合器或者同步器,势必需要设计变速箱的控制模块以及相应液压或者机电执行系统,势必使整个系统变得复杂,而且也存在换挡过程的冲击降低整车性能。
中国专利201610595988.X公开一种电动汽车两挡AMT后桥总成,其包括变速器总成,所述变速器总成包括两挡AMT变速器传动系统和两挡AMT变速器换挡机构;两挡AMT变速器传动系统包括前壳体、高速档主动齿轮、输入轴、高速档从档齿轮、中间轴、主减速从动齿轮、差速器组件、左半轴、右半轴、同步器组件和低速档从动齿轮。本实用新型的两挡 AMT变速器传动系统通过同步器实现,整个变速传动系统结构较为复杂。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无需增加控制的两挡变速传动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挡变速装置、电动车所用的主驱动系统以及四驱电动车所用的副驱动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用变速传动系统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挡变速装置,其包括:
平行设置的输入轴、输出轴和惰性轴,惰性轴置于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
第一变速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以及与第一主动齿轮或第一从动齿轮配合的第一单向离合器,第一主动齿轮置于所述输入轴上,第一从动齿轮置于所述输出轴上;
第二变速机构,包括置于所述输入轴上的第二主动齿轮,置于所述输出轴上的第二从动齿轮,置于所述惰性轴上的惰性轮,以及与第二主动齿轮、惰性轮或第二从动齿轮配合的第二单向离合器,惰性轮置于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中间且与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变速机构的减速比大于所述第二变速机构的减速比,且且通过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和第二单向离合器的配合选择使用第一变速机构和第二变速机构作为执行变速机构。
优选的,所述两挡变速装置还包括封装所述输入轴、所述输出轴和所述惰性轴、所述第一变速机构以及所述第二变速机构的外壳,且外壳上具有供输入轴和输出轴分别穿出的轴孔。
优选的,所述输入轴与置于所述外壳外的驱动电机相连。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差速器与所述输入轴相连。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输入轴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二变速机构还包括锁止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的锁止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车所用的主驱动系统,所述主驱动系统采用上述两挡变速装置,两挡变速装置中的第二变速机构带有锁止第二单向离合器的锁止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四驱电动车所用的副驱动系统,所述副驱动系统采用如上述的两挡变速装置。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两挡变速装置、电动车所用的主驱动系统以及四驱电动车所用的副驱动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两个单向离合器实现两个变速机构的选择使用,也就实现了两个变速比的替换使用,两个单向离合器都不需要主动控制,无需增设离合器的控制以及执行系统,简化了变速箱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两挡变速装置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两挡变速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两挡变速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两挡变速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两挡变速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两挡变速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外壳
2 第一从动齿轮
3 输出轴
4 第一单向离合器
5 第一主动齿轮
6 输入轴
7 第二主动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94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