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密度金手指自动对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7233.2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2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古明标;江天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6 | 分类号: | H01R4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地址: | 523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手指 自动 对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度金手指自动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电路板的制造工艺提升柔性电路板密度不断提高,柔性电路板的测试的转接座间距普遍在0.65mm以下,金手指的指间间距达到0.13mm, 0.65mm间距的端座在测试时使用人工插接排线或下针的方式实现金手指对接板和金手指之间的信号转接,从而实现对金手指的导通性检测。可是对于指间间距为0.05mm,甚至是小于0.05密度的金手指无法进行人工插接排线或下针处理,只能通过人工操作XY平台对金手指对接板和金手指进行人工对位后,再对金手指对接板和金手指进行信号转接导通检测,效率低下,且人工操作对接不能保证对接精度,容易发生金手指指间短路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度金手指自动对接装置,该高密度金手指自动对接装置能够通过视觉检查装置自动捕捉金手指对接板和待转接金手指的相对位置,通过捕捉得到的位置差确定金手指对接板即移动工作台需要移动的距离,再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平台工作,自动将金手指对接板准确移动到标准对接位置,完成对接工作,其自动化操作,效率和精度高,金手指不会发生短路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密度金手指自动对接装置,包括用于承载金手指对接板的移动工作台、用于承载待转接金手指的承台、以及用于驱动移动工作台沿U轴、V轴、W轴和Z轴方向运动的驱动平台,还包括用于控制驱动平台工作的控制器以及用于捕捉金手指对接板和待转接金手指的对位信息的视觉检测装置,视觉检测装置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其中,所述视觉检测装置包括CCD相机、相机支架和设置于相机支架且用于调节CCD相机位置的调节机构。
其中,所述视觉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计算金手指对接板位移参数的计算机终端,计算机终端分别与所述CCD相机以及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相机支架的底座、滑动设置于底座的前后滑动座、以及滑动设置于前后滑动座的上下滑动座,所述CCD相机固定于上下滑动座,前后滑动座可相对底座前后滑动,上下滑动座可相对前后滑动座上下滑动。
其中,所述底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前后滑动座设置有第一凸条,第一凸条设置于第一滑槽内,底座穿设有可以相对底座旋转的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的中部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斜螺纹,第一凸条设置有与第一斜螺纹啮合的第一斜齿条,第一斜齿条的长度方向与前后滑动座的滑动方向平行。
其中,所述第一滑槽的横截面和第一凸条的横截面均呈倒梯形,且第一滑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斜螺纹裸露于第一凹槽内,第一斜齿条伸入第一凹槽内与第一斜螺纹啮合。
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与底座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轴承,两个第一轴承分别套设于第一旋转轴的上部和下部,第一旋转轴的其中一端连接有第一旋转手柄。
其中,所述前后滑动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上下滑动座设置有第二凸条,第二凸条设置于第二滑槽内,前后滑动座穿设有可以相对前后滑动座旋转的第二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的中部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斜螺纹,第二凸条设置有与第二斜螺纹啮合的第二斜齿条,第二斜齿条的长度方向与上下滑动座的滑动方向平行。
其中,所述第二滑槽的横截面和第二凸条的横截面均呈倒梯形,且第二滑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斜螺纹裸露于第二凹槽内,第二斜齿条伸入第二凹槽内与第二斜螺纹啮合。
其中,所述第二旋转轴与底座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轴承,两个第二轴承分别套设于第二旋转轴的上部和下部,第二旋转轴的其中一端连接有第二旋转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视觉检查装置自动捕捉金手指对接板和待转接金手指的相对位置,通过捕捉得到的位置差确定金手指对接板即移动工作台需要移动的距离,再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平台工作,自动将金手指对接板准确移动到标准对接位置,完成对接工作,其自动化操作,效率和精度高,金手指不会发生短路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72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插套端子的插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定时弹开手机数据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