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鼻腔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56796.5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2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郑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晓明 |
主分类号: | A61F2/82 | 分类号: | A61F2/82 |
代理公司: | 苏州集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434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鼻腔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鼻腔内的鼻腔支架。
背景技术
鼻腔是人头部上的一个器官,为一顶窄底宽的狭长腔隙,前起前鼻孔,后止于后鼻孔,与鼻咽部相通;同鼻中隔分隔为左右两腔,每侧鼻腔包括鼻前庭及固有鼻腔两部分。在高等脊椎动物为拱状的腔,位于颅底与口腔顶之间,由骨和软骨围成的腔,内面覆有黏膜和皮肤,鼻腔被一纵行的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鼻中隔因位置常偏向一侧,所以左、右鼻腔的大小和形态多不对称。鼻腔向前下借鼻孔与外界相通,向后通鼻咽称鼻后孔。由于鼻腔内的炎症或外力损伤或鼻甲肥大等原因,造成鼻腔狭窄,鼾症等,使患者呼吸受到影响,严重者影响记忆等。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鼻腔支架,用于治疗鼻腔狭窄,或手术后用于辅助呼吸的鼻腔支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有的一个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201620115887.3,专利名称为一种鼻腔支架,公开了两个支撑主体和连接线,所述支撑主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支撑主体内设置有贯穿所述支撑主体两端面的通气孔,所述支撑主体外侧面的中部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支撑主体和所述环形凸起外侧面上覆盖有纱布层;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一个所述支撑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支撑主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圆柱形的通气孔来辅助患者的呼吸,但是圆形主体圆周向与患者接触,接触面积越大,越容易引起患者的不适感,因此需要即能解决患者鼻腔狭窄的问题又尽可能使患者具有舒适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鼻腔支架,通过两个支架及连接两个支架的连接线,连接线能够弯曲成拱形,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从而将狭窄的鼻腔撑开,达到患者鼻腔通畅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一连接线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拱形,所述支架为软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连接线为软性材料或者金属丝制成的具有支撑作用的柱体。
优选地,所述软性材料为乳胶,硅胶,橡胶之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软性材料内添加有纳米银材料,所述金属丝为不锈钢丝。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线表面具有纳米层或口腔涂层,所述口腔涂层为碳化钨涂层,纳米陶瓷涂层,合金耐磨涂层,复合物耐磨涂层其中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线至少为一根,所述第一连接线为圆形柱体,所述圆形主体直径为0.1~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长度为4~8mm,直径为1~2mm,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长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容置孔,所述容置孔用于安装药物或者内置电子产品。
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接的第三支架以及与所述第三支架相连接的第四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四支架通过第二连接线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长度为2~4mm,直径为0.5~1.5mm,所述第二连接线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拱形,所述第二连接线制成材料与第一连接线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三支架通过至少一根软线或绳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线至少为一根,所述第二连接线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接线。
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四支架的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放置方式简单,时间短,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2、支架上设置有容置孔,可用于放置药物,或者电子产品,如GPS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鼻腔支架四对支架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受力时第一连接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没有外力作用时第一连接线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向上和向下弯曲拱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第一连接线,4、第三支架,5、第四支架,6、第二连接线,7、软线,21、容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晓明,未经郑晓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567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