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辅助支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53270.1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3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荣;郭强;史泽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凌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H1/02 | 分类号: | B62H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5 北京市大兴区亦庄***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辅助 支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轮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两轮车辆领域的辅助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四轮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小型化的交通工具成为人们出行的一种选择。在拥堵的都市,自行车、摩托车以及近年出现的两轮自平衡车占用道路空间小,道路利用率高,是一种小型、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但现有自行车、摩托车等两轮车没有车厢,不能为人们的出行遮风挡雨,限制了两轮车更广泛的应用。
如图1所示,现今,普通的两轮行驶的车辆不可能装像四轮汽车那样的全封闭车厢,带辅助支撑轮的四轮摩托车虽然可以装全封闭车厢,但现有两轮行驶的带辅助支撑轮的车辆停车乘客下车后,悬架弹簧长度会变化,而辅助支撑件为刚性连接,因此,此时车身会发生倾斜,对驾驶员的舒适性产生一定影响,对停驶车辆的视觉整齐性产生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辅助支撑系统,解决了至少车辆停止时整车重力变化后车身容易倾斜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一种车辆辅助支撑系统,包括驱动机构、联轴器、电磁离合器、减震器、摇臂、弹簧及辅助支撑件;其中:电磁离合器的第一端与联轴器连接,电磁离合器的第二端与摇臂的第一端连接,摇臂的第二端与减震器第一端连接,减震器的第二端连接在辅助支撑件上,减震器包括活塞杆和缸筒,活塞杆套在缸筒中上下运动,弹簧缠绕在减震器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两端各有一个弹簧座,其中第一弹簧座连接在所述缸筒上,
第二弹簧座连接在所述活塞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的压缩长度为4mm-50mm。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支撑件为辅助轮。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辅助支撑系统还包括连杆,该连杆第一端铰接在摇臂本体上,
第二端铰接在辅助支撑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或电机和减速机组合件。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辅助支撑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车辆初始状态,即车辆停止,车上无乘客,辅助支撑件保持落下状态;
车辆停止,助支撑件升起状态,即乘客上车后启动车辆,待车辆姿态调整完毕,
辅助支撑件升起;
车辆停止,辅助支撑件保持升起状态,即当进行停车操作时,车速降为0;
车辆停止,辅助支撑件落下状态,即车辆停止,辅助支撑件落下,乘客在车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车辆行驶,辅助支撑件保持升起状态,即在车辆行驶过程中,
辅助支撑件根据车身姿态进行升降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辆初始状态或车辆停止,辅助支撑件落下状态乘客上车后,弹簧压紧,摇臂下降;所述的车辆停止,辅助支撑件落下状态乘客下车后,弹簧松开,摇臂上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减震器加弹簧的方式,通过将弹簧套在减震器上,在整车不同重力情况下自动调节弹簧长度,从而实现了车辆静止整车重量变化时,两个或多个辅助支撑件作为辅助机构的车辆车身平衡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车辆静止整车重量变化时车身倾斜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带辅助支撑件的两轮车辆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带辅助支撑的两轮车辆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辅助支撑系统的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带弹簧的减震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凌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凌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532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门装具
- 下一篇:跨平台移植Python程序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