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声器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43241.7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9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F01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47 | 代理人: | 辛自强,桑传标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声器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消声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消声器及具有该消声器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客户对汽车NVH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发动机发出的噪声需要由专门的消声器来消除和降低,消声器的消声能力直接决定性能的优劣。一般来讲,消除发动机的低频噪声需要依靠共振消声器或者扩张消声器,而要消除发动机的高频噪声则需要通过增加吸音棉等阻性材料。传统的共振消声器只在某一固定频段起作用,而要消除多个频段的噪声,则需要多个共振消声器的组合,但是这样一来,消声器需要做的很大或者很多。从目前的轿车底盘空间来看,实现起来难度相当大,而且成本和重量方面也会增加很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声频率可调的消声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消声器,包括消声器壳体,该消声器壳体内设置有将该消声器壳体分为两个腔室的隔板,该隔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消声器还包括遮挡件,该遮挡件可相对于所述隔板移动以遮挡不同数量的通孔。
可选地,所述消声器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遮挡件移动的挡板位置调节机构。
可选地,所述挡板位置调节机构包括电机和电机控制器,所述消声器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电机控制器根据所述气压传感器测得的压力值控制所述电机工作。
可选地,所述挡板位置调节机构包括电机和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根据发动机的转速控制所述电机工作。
可选地,所述挡板位置调节机构包括齿条、齿轮壳体和齿轮,所述齿条固定在所述遮挡件上,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齿轮壳体中,所述齿条穿过所述齿轮壳体并与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电机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轮转动,进而通过所述齿条带动所述遮挡件在所述隔板上移动。
可选地,所述齿轮壳体、所述电机和所述电机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消声器壳体的外部,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遮挡件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消声器壳体以与所述齿轮相啮合。
可选地,所述多个通孔呈矩阵排列,所述挡板位置调节机构驱动所述遮挡件沿通孔矩阵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遮挡件呈矩形板状,所述遮挡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通孔矩阵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遮挡件的长度小于所述通孔矩阵的长度,所述遮挡件的宽度等于或大于所述通孔矩阵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隔板大体呈矩形,所述通孔矩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通孔矩阵位于所述隔板的沿其长度方向的对称轴的一侧,所述挡板位置调节机构驱动所述遮挡件沿所述通孔矩阵的宽度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挡板位置调节机构驱动所述遮挡件做钟摆运动。
可选地,所述消声器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
可选地,所述内壳上设有吸声小孔。
本公开的消声器通过调节遮挡件的位置以改变通孔的遮挡数量,从而改变通孔的总导通面积,实现了消声器的消声频率可调节。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排气管路,该排气管路上串联有消声器,其中,该消声器为如上所述的消声器。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透视图,其中,遮挡件处于下极限位置;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透视图,其中,遮挡件处于上极限位置;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剖视图,其中,遮挡件处于下极限位置;
图4是挡板位置调节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部分部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消声器壳体11 内壳
12 外壳13 隔热材料
14 吸声小孔20 隔板
21 通孔30 扩张腔
40 共振腔50 遮挡件
61 齿条62 齿轮壳体
63 齿轮70 进气管
80 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32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心双管相套封堵引接器
- 下一篇:一种DPF再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