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载型车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338910.1 | 申请日: | 2016-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5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 发明(设计)人: | 翟继东;张善军;王慎林;刘中兴;谢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宗申车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K5/06 | 分类号: | B62K5/06;B62K5/027 |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重载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具体是一种重载型车架,属于小型交通运输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三轮摩托车由于体积较小、运输灵活,且具有较大的运输能力,在乡村和市场上广受欢迎。而车架作为安装支撑整个三轮摩托车动力结构和外框的主要部件,是三轮摩托车中非常重要的部件。目前,三轮摩托车车架的保险杠大多数为圆管,主要载重结构为双梁结构,虽然易于制造,工艺成熟,成本较低,但受力结构不合理,承受冲击时,保险杠容易变形,无法起到保护驾驶员的作用,且载重能力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载型车架,该车架的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保险杠变形,保护驾驶员,并提高车辆的载重能力;该车架还能防止转弯及道路不平时,车辆发生侧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载型车架,包括前主管、前保险杠、左前弯梁、右前弯梁、后平架和主梁,所述的后平架包括左右两根平行的纵梁、焊接在两根纵梁前端的前横梁、焊接在两根纵梁后端的后横梁、焊接在两根纵梁中部靠近前端位置的前加强横梁、两端分别穿过两根纵梁中部靠近后端位置并与纵梁固定连接的后加强横梁、两端分别与前横梁中间位置和前加强横梁中间位置焊接的加强纵梁,所述的纵梁、前横梁、后横梁、前加强横梁、后加强横梁、加强纵梁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的前保险杠为左右两端向下折弯的对称结构,所述的左前弯梁和右前弯梁的前端向上折弯,左前弯梁的前端焊接在前保险杠上边梁靠近左端处,右前弯梁的前端焊接在前保险杠上边梁靠近右端处,前保险杠的左右两个悬空端分别与左前弯梁和右前弯梁的侧面焊接,左前弯梁和右前弯梁的后端与平行于水平面的连接梁组一和垂直于水平面的连接梁组二焊接;在左前弯梁和右前弯梁之间设有加强横梁,加强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左前弯梁和右前弯梁的前端靠近折弯处;所述的主梁包括主梁一和主梁二,主梁一和主梁二的后端向上弯折,两根主梁一的前端与连接梁组一和连接梁组二焊接,后端分别与两根纵梁焊接,两根主梁二的前端与连接梁组一和连接梁组二焊接,后端分别与前加强横梁连接,主梁一和主梁二相互平行;所述的前主管焊接在前保险杠上边梁中间位置,在前主管和前横梁之间焊接有斜梁,斜梁垂直于前横梁;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侧倾装置,所述的防侧倾装置包括两个支座、两个连杆机构、两个固定座和扭力杆,两个固定座分别安装在左右两根纵梁上,两个支座分别安装在后桥左右两端,所述的扭力杆安装在固定座上,所述的连杆机构两端分别与扭力杆和支座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加强横梁为圆管,主梁一通过连接套与前加强横梁连接;所述的连接套由两块L型钢板对接形成,其前端的纵向孔与主梁一的后端端部相配合,其后端设有与前加强横梁相配合的横向圆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座椅架,所述的座椅架设在斜梁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左前弯梁和右前弯梁、两根主梁一、两根主梁二、两根纵梁、防侧倾装置均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斜梁、前保险杠、左前弯梁、右前弯梁、加强横梁及主梁连接到一起,将车架整体作为受力结构承受冲击力,有效地防止车架保险杠变形,从而保护驾驶人员;通过采用平行的四道主梁结构,有效地提高了载重能力;通过安装防侧倾装置,有效地防止了车辆转弯或道路不平时,车辆发生倾斜,从而保证了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为主梁一和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主管,2、前保险杠,3、左前弯梁,4、右前弯梁,5、加强横梁,6、连接梁组一,7、连接梁组二,8、前横梁,9、主梁一,10、主梁二,11、纵梁,12、加强纵梁,13、前加强横梁,14、后加强横梁,15、座椅架,16、后横梁,17、支座,18、连杆机构,19、固定座,20、扭力杆,21、后桥,22、连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下描述中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与车辆行进时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宗申车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宗申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89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