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化粪池恶臭气体安全除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7794.3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5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水春雨;王晓伟;洪蔚;林世华;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北京中铁科节能环保新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路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6 | 分类号: | B01D53/76;B01D53/52;B01D53/58;B01D53/04;C02F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11237 | 代理人: | 耿小强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粪池 恶臭 气体 安全 除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粪池恶臭气体安全除臭装置,具体涉及用臭氧将集中收集后的臭气成份氧化降解为小分子成分,进而通过活性炭及活性炭纤维吸附净化,以及5A和13X型分子筛共吸附分解残余氨气和硫化氢等,实现安全除臭,属于环境工程除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化粪池中的有机物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腐化发酵分解产生有害恶臭气体和可燃性气体,如硫化氢(H2S)、氨气(NH3)、吲哚、甲烷等。为了防止污物所产生的气体在化粪池积聚引起爆炸,《钢筋混凝土化粪池03S702图集》规定化粪池均需设置通风口以将气体排出池外。恶臭气体通过通风口逸出,则会污染化粪池周边环境。
目前,化粪池除臭普遍采用引入菌种法,在池内的生物载体上逐渐形成菌种生物膜,利用微生物菌群的新陈代谢作用吸附、消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之转化成稳定无害化物质,达到净化水质、除臭的目的。
但是,用菌种法除臭,存在处理时间较长、需要人工投加和操作繁琐等问题。因此,提供一种操作简便、除臭效果好并且适用于化粪池恶臭气体的安全除臭装置,就成为本技术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除臭效果好并且适用于化粪池恶臭气体的安全除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化粪池恶臭气体安全除臭装置,包括臭氧发生装置、臭氧发生装置冷却系统、气体管道混合装置、抽风装置、可燃气体在线检测装置、固定装置、净化装置、引风装置、自动控制装置、布气管和循环水管路;所述臭氧发生装置和臭氧发生装置冷却系统与所述固定装置相连接,所述臭氧发生装置和臭氧发生装置冷却系统之间通过所述循环水管路连接;所述气体管道混合装置和抽风装置与所述固定装置相连接;所述气体管道混合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臭氧发生装置相连接,同时通过所述抽风装置与化粪池恶臭气通风口相连接;所述气体管道混合装置另一端通过布气管与所述净化装置的下部相连接;所述净化装置与所述固定装置相连接;所述引风装置与所述净化装置的上部相连接;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固定在所述臭氧发生装置的柜门内侧,分别与所述臭氧发生装置、臭氧发生装置冷却系统、抽风装置、可燃气体在线检测装置和引风装置通过电相连接;所述可燃气体在线检测装置固定在化粪池恶臭气通风口处。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装置底座和与之固接的装置框架。
优选地,所述臭氧发生装置和臭氧发生装置冷却系统位于所述装置框架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气体管道混合装置和抽风装置位于装置底座上方、装置框架下方。
优选地,所述净化装置与固定装置的装置底座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布气管上均布布气孔。
优选地,所述净化装置自下而上依次包含活性炭纤维毡缓释层、活性炭层、活性海绵缓释层和吸附分解层。
优选地,所述净化装置自下而上依次包含活性炭纤维毡缓释层1、吸附过滤层1、活性炭纤维毡缓释层2、吸附过滤层2、活性炭纤维毡缓释层3、吸附分解层3、活性海绵缓释层和吸附分解层4。
优选地,所述活性炭纤维毡缓释层1的孔径1mm,所述吸附过滤层1为粒径4~6mm的颗粒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纤维毡缓释层2的孔径3mm,所述吸附过滤层2为粒径4~6mm颗粒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纤维毡缓释层3的孔径5mm,所述吸附分解层3为粒径3~5mm的5A分子筛,所述活性海绵缓释层的孔径10mm,所述吸附分解层4为粒径3~5mm的13X分子筛。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化粪池恶臭气体安全除臭装置,操作简便,除臭效果好,适用于化粪池恶臭气体的安全消除。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化粪池恶臭气体安全除臭装置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化粪池恶臭气体安全除臭装置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化粪池恶臭气体安全除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 臭氧发生器2 臭氧发生器冷却系统
3 引风机4 净化塔
5 气体管道混合器6 抽风机
7 装置框架8 装置底座
9 自动控制柜10 布气管
11 可燃气体在线检测仪 12 循环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北京中铁科节能环保新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路总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北京中铁科节能环保新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路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77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