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登车踏管端盖的焊接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7573.6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4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马友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英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181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登车踏管端盖 焊接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工装,特别是一种汽车登车踏管端盖的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北美大皮卡车与SUV轿车被大众广泛喜欢,对登车踏板的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端头使用塑料堵头的方式不但难以到达美观的要求,而且也容易损坏,但是金属端盖的焊接存在一定装夹工艺难点,因此设计一种可行的汽车登车踏管端盖的焊接工装势在必行。
目前,一种汽车登车踏管端盖的焊接为手工焊接,先将端盖放置在简易工装上,起到对于管件与端盖的夹持作用。夹持好以后开始点焊,然后松开夹具开始手工焊接一周圈,焊完以后再放置在二次焊接工装上进行装车支架的焊接。此件由于为出口零件,故对产品的外观要求较高。另外一种为使用螺钉固定塑料端盖的形式,这种方式不仅需要涉及到注塑、冲压、装配等多种工艺,而且装配对直管管口的要求更高。传统的多工位焊接与塑料端盖已无法保证客户对侧踏外观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登车踏管端盖的焊接工装,主要解决登车踏管端盖焊接方式的技术问题,它能提高焊接制品的精度,保证其互换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制造成本,减轻劳动强度,保障安全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登车踏管端盖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于工装底板两侧的相对设置的第一端盖定位模块和第二端盖定位模块,该第一端盖定位模块和第二端盖定位模块均为卡爪式,第一端盖定位模块中的端盖固定卡爪被固定在一个大气缸上面;第二定位模拟块中的端盖固定卡爪被固定在一个小气缸上。
所述的汽车登车踏管端盖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盖定位模块和第二定位模拟块之间的工装底板上设置有管件夹紧块。
所述的汽车登车踏管端盖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该管件夹紧块包括一气缸驱动的压块和一V型槽。
所述的汽车登车踏管端盖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盖定位模块还包含一定位块。
所述的端盖定位模块均为气缸控制其运动,这为端盖在点焊固定以后,卡爪松开端盖以便端盖一周圈的焊接成为可能。
所述的第一端盖定位模块为成品的定位端,而第二端盖定位模块则是作为夹紧端。
所述的第一端盖定位模块中的端盖固定卡爪需要做行程限位,这样可以保证第一端盖定位模块所夹持的端盖始终保持在同一个位置,这为机器人焊接提供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焊接工装在实施汽车登车踏管端盖的焊接操作时的优点是。
1、为了提高焊接制品的精度,保证其互换性。在装配定位焊时,如果不使用工装夹具,即使组合件是由几个零件组成的,欲保证各零件精确的相对位置,也是不可能的。此外,在焊接过程中,焊件往往会产生变形,尤其是复杂的结构,其变形有时会达到无法消除的程度,就会影响到后面装车的效果,甚至造成产品报废。采用工装夹具,不仅可以保证装配定位焊时,各零件正确的相对位置,而且可以防止或减少工件的焊接变形。尤其是批量生产时,可以稳定焊接质量,减少焊件尺寸偏差,保证产品的互换性。
2、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制造成本。焊接结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准备(焊接材料的清理、烘干、工件开坡口等),装配(对正、定位、夹紧或点固焊等),焊接,清理(从工装夹具上卸除工件,清除焊渣等),检验,焊后热处理及矫正,最后检验等工序。在这个金属端盖焊接的准备阶段,通过特别的工艺过程将端盖设计成坡口形式,这样可以将原材料准备时间;将工件一次性装夹减少物料周转及二次装夹的时间。
3、减轻劳动强度,保障安全生产。采用工装夹具,工件定位快速,装夹方便、省力,减轻了焊件装配定位和夹紧时的繁重体力劳动,劳动条件大为改善,同时有利于焊接生产安全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登车踏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登车踏管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3登车踏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英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英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75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