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高SCR反应器温度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14287.6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62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景兴;马金凤;高玉新;王文生;袁德权;蒋翀;谭袖;李彦龙;孙伟;宋阳;张海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00 | 分类号: | F22D1/00;F22G3/00;F23J15/02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1115 | 代理人: | 周智博,宋铁军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scr 反应器 温度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SCR反应器温度系统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欧洲国家在火电灵活性技术上较为先进,丹麦火电机组基本上是热电联产机组,冬季供热期最小出力可以低至15%-20%,德国热电联产机组可以低至40%;德国纯凝燃煤机组技术出力可以低至25%。
2015年全国规模发电装机和发电量统计可知,燃机2015年装机只有4.4%,发电比例3%,与风电3.3%差不多,抽水蓄能装机占1.5%,发电量0.3%,与风电不在一个数量级,而且建设周期长。化学蓄能还没有大型商业化。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火电为主。
按2014年底的统计,30万千瓦级的燃煤机组有880台,60万千瓦级有481台,两者装机大约为7亿千瓦,是煤电灵活性改造的主力机组。
随着我国能源政策的调整,燃气发电、抽水蓄能、其他新型储能的现状比例合计不超过5%,而且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很难得到较大的改变,作为“三北”地区主力电源的煤电,灵活性改造后将在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火电机组参与调峰的时间越来越多,大型电站锅炉经常参与调峰,在低负荷下运行已成为一种常态。
为了降低NOx排放,锅炉改造为低氮燃烧器+SCR,采用尿素水解制氨工艺。随着火电机组参与调峰的时间越来越多,锅炉长期在低负荷下运行,经常在35%THA~40%THA之间,SCR反应器入口烟温低于300℃,该温度下不仅浪费大量氨严重影响脱销效率,NOx排放值超标,排放值高达400mg/Nm3以上,无法满足环保要求。甚至被迫接受罚款,给企业、社会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如何解决低负荷下脱销装置入口烟气温度偏低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SCR反应器温度系统装置及方法,其目的是针对大型电站机组锅炉长期低负荷运行,SCR入口烟温偏低,严重影响其效率,无法满足环保要求的问题。
技术方案:
提高SCR反应器温度系统装置,包括锅炉转向室及省煤器,其特征在于:在锅炉转向室处接入两个旁路管道至省煤器出口的SCR反应器入口烟道。
两个旁路管道采用圆形管道。
在管道上设置有控制开关的阀门,该阀门通过锅炉DCS进行控制,同时SCR反应器入口的温度传感器也接入锅炉DCS。
在旁路管道与SCR反应器入口烟道的衔接处还设置有防漏风锁紧装置,该装置包括压紧扣和拉紧锁;在压紧扣内设置有压紧弹片和压紧在管路衔接处的防漏垫,压紧弹片顶在压紧扣和防漏垫之间;拉紧锁包括拉紧臂和拉紧螺栓,拉紧臂分为上下两个,上拉紧臂通过挂钩扣在压紧扣上壁的凹槽内实现连接,下拉紧臂也通过挂钩扣在压紧扣下壁的凹槽内实现连接,上拉紧臂与下拉紧臂之间通过连接杠连接,拉紧螺栓穿过连接杠并与连接杠螺纹连接。
利用上述的提高SCR反应器温度系统装置所实施的提高SCR反应器入口烟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利用运行时锅炉不同受热面之间形成的压差,在低负荷下从锅炉转向室处抽取510℃~550℃的中温炉烟,分为2个圆形管道,连接进入省煤器出口的SCR反应器入口烟道,当SCR反应器入口烟温低于320℃时,开启中温烟气系统,与主烟气重新混合后提高SCR入口烟温20℃~30℃,使SCR反应器在低负荷下正常投入,提高脱销效率,满足环保指标。
该方法利用锅炉运行时转向室与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2级受热面之间形成的压差、温差,从锅炉转向室处抽取约550℃的中温炉烟,分别连接进入省煤器出口的SCR反应器入口烟道,在与相对较低温的烟气重新混合后,催化剂最佳反应温度不低于320℃,提高脱销效率。
抽取位置的选取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抽取位置的烟气压力高以便能提供足够的烟气量;抽取位置的烟气参数具有较高温度的要求。
抽取的烟气量不超过该负荷下总烟气量的10%。
两个圆形管道采用12Cr1MoV的φ1300mm圆形管道。
圆形管路单侧采用2道阀门控制,其中1个为关断门,另1为调节门。
优点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142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灯具散热装置
- 下一篇:基于Arduino技术的燃气灶智能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