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振式振动深松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97282.7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5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方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13/08 | 分类号: | A01B13/08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41 | 代理人: | 雷斐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振式 振动 深松机 | ||
1.一种消振式振动深松机,包括机架(1)和入土铲(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随机浮动机构、动力逆转机构和角度调整机构,随机浮动机构、动力逆转机构和角度调整机构均设置在机架(1)上,入土铲(5)与随机浮动机构连接;
所述机架(1)包括水平设置的上横梁(102)和下横梁(103),上横梁(102)位于下横梁(103)的正上方,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调整轴(602)和调整盘(601),调整轴(602)的两端分别与机架(1)铰接,调整轴(602)沿平行于下横梁(103)设置,调整盘(601)固定在机架(1)的一侧,调整盘(601)呈弧形,调整盘(601)上间隔设置数个调整孔(605),调整轴(602)靠近调整盘的一端固定有调整板(603),调整板(603)与调整孔(605)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动力逆转机构包括两根反向转动的动力传动轴和连杆(402),动力传动轴位于调整轴(602)的上方,动力传动轴沿平行于调整轴(602)设置,动力传动轴上间隔设置数个偏心轴,相邻偏心轴之间的相位差为180°,连杆(402)的顶端与动力传动轴铰接,下端与随机浮动机构连接;
所述随机浮动机构包括短杆(301)、阻尼器(302)和长杆(303),其中短杆(301)位于长杆(303)的上方,短杆(301)和长杆(303)平行设置,短杆(301)和长杆(303)之间通过阻尼器(302)连接,短杆(301)的一端与调整轴(60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阻尼器(302)的上端铰接,长杆(303)的一端与下横梁(102)铰接,长杆(3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入土铲(5),长杆(303)的中部与阻尼器(302)的下端铰接,同时长杆(303)与连杆(402)的下端铰接,所述入土铲(5)呈前后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振式振动深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302)包括阻尼和弹簧(3025),弹簧(3025)套在阻尼的外侧,弹簧(3025)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上固定垫片(3024)和下活动垫片(3026),上固定垫片(3024)的上方设有水平高度调节螺母(3023),下活动垫片(3026)的下方设有限位螺母Ⅱ(3027),通过水平高度调节螺母(3023)和限位螺母Ⅱ(3027)将弹簧(3025)限位上固定垫片(3024)和下固定垫片(3026)之间,水平高度调节螺母(3023)的上方设有限位螺母Ⅰ(3021),限位螺母Ⅰ(3021)和水平高度调节螺母(3023)之间设有活动垫片(3022),活动垫片(3022)在限位螺母Ⅰ(3021)和水平高度调节螺母(3023)之间沿阻尼的活塞杆滑动,活动垫片(3022)与短杆(301)铰接,活动垫片(3022)在限位螺母Ⅰ(3021)和水平高度调节螺母(3023)之间的活动距离与偏心轴的偏心距相同,下活动垫片(3026)设置在阻尼外滑套的下方,且与阻尼外滑套固定连接,下活动垫片(3026)与长杆(303)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振式振动深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轴为曲轴(401), 曲轴(401)位于调整轴(602)的上方,曲轴沿平行于调整轴设置,曲轴包括间隔设置的数段曲轴主轴颈(4013)和连接各段曲轴主轴颈的连杆轴颈(4011),所述相邻的连杆轴颈(4011)之间的相位差为180°,连杆轴颈(4011)与曲轴主轴颈(4013)之间呈偏心设置,连杆(402)的顶端与连杆轴颈(4011)铰接,下端与随机浮动机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振式振动深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轴(602)的中部呈方形,调整轴(602)的两端部呈圆柱形,调整板(603)的一端与调整轴(602)固定连接,调整板(603)的自由端设有把手(604),调整板(603)的中部与调整孔(605)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消振式振动深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中部设有减速器,减速器设置在减速器壳体(8)内,减速器壳体(8)固定在机架(1)上,减速器壳体(8)的两侧面分别铰接有动力传动轴,所述减速器为锥齿轮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振式振动深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土铲(5)包括入土铲上部(501)和入土铲下部(502),入土铲下部(502)固定在入土铲上部(501)的末端,入土铲上部(501)与长杆(303)固定连接,入土铲上部(501)设有数个安装孔,入土铲上部(501)的安装孔通过螺栓与长杆(303)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728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