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BMS电源激活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93224.7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0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赋;任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林少波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ms 电源 激活 电路 | ||
1.一种BMS电源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激活电压ExtWakeup、激活电压检测模块(100)、外部激活模块(200)、系统自激活模块(300)、电源管理芯片模块(400)和MCU控制单元(500),所述外部激活电压ExtWakeup、所述激活电压检测模块(100)、所述外部激活模块(200)和所述系统自激活模块(300)依次信号连接;
所述MCU控制单元(500)的A/D端口与所述激活电压检测模块(100)的检测输出端连接;
所述外部激活模块(200)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模块(400)的EN使能端;
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模块(400)的Vcc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系统自激活模块(300)、MCU控制单元(500)的Vcc输入端;
所述系统自激活模块(300)连接所述MCU控制单元(500)的CON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电源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激活模块(200)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外部激活电压ExtWakeup,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
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
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参考地GN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MS电源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激活模块(200)还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稳压二极管(Z1)、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三电阻(R3)和所述第二电容(C2)串联连接后并联于所述第二电阻(R2);
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1)并联于所述第二电阻(R2);
所述第一电容(C1)并联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MS电源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自激活模块(300)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一三极管(T1)、第二三极管(T2)、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
所述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模块(400)的Vcc输出端、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基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和所述第五电阻(R5)的连接节点;
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
所述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和所述第七电阻(R7)的连接节点,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
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MCU控制单元(500)的CON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电源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活电压检测模块(100)包括: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
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参考地GND。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BMS电源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活电压检测模块(100)还包括:第十电阻(R10)、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第二稳压二极管(D2),所述第三电容(C3)并联于所述第九电阻(R9);
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2)并联于所述第九电阻(R9);
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Z2)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电源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滤波模块(600),所述输入滤波模块(6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外部激活电压ExtWakeup,输出端连接参考地GND。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MS电源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滤波模块(600)包括: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其中所述第五电容(C5)的一端作为所述输入滤波模块(600)的输入端,所述第六电容(C6)的一端作为所述输入滤波模块(600)的输出端;
所述第五电容(C5)和所述第六电容(C6)串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322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找正功能的抽拉式针床拆装轨道
- 下一篇:一种线路板盖章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