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运输车保护型翻转尾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83790.X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1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毛建国;曹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鑫百勤专用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43 | 分类号: | B60P1/43 |
代理公司: | 上海欣创专利商标事务所31217 | 代理人: | 司贺华 |
地址: | 20161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输车 保护 翻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运输车保护型翻转尾板。
背景技术
目前,运输车被广泛用于运输各种货物,而运输车也被设计为各种结构以满足各种类型的特殊货物装运的需要。
对于具备有升降平台的仓库来说,其装载货物可通过升降平台进行,借助于各类搬运设备例如叉车、液压车将货物自升降平台搬运上下车。而对于不具备升降平台的场所,则需要自带有翻转尾板的运输车,其尾板可沿车厢体尾部底部的转轴向外翻转降到地面,形成与地面搭接的桥梁,货物通过翻转尾板装载。然而,普通的翻转尾板较为沉重,其向外打开时容易骤然下降,导致可能砸伤实施这项操作的工作人员;其向上关上时又由于较为沉重,无法由单人举起,需要双人或者多人共同完成这项操作,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翻转重量转轻的尾板,以方便工作人员单独且安全实施打开和关闭的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翻转重量较轻的动输车保护型翻转尾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构成:
一种运输车保护型翻转尾板,所述翻转尾板通过固定在运输车厢体尾部底部的转轴与运输车厢体相连,并可沿转轴向外翻转打开,所述翻转尾板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根用于连接翻转尾板和运输车厢体尾部的第一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尾板的至少一侧还增设有一根连接到运输车厢体尾部相应侧的第二弹簧。
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位于所述翻转尾板靠近转轴的一端的弹簧固定架a连接,另一端与位于所述运输车厢体尾部中上部的弹簧固定架b连接。
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位于所述翻转尾板上的弹簧固定架c连接,另一端与位于所述运输车厢体尾部的弹簧固定架d连接,所述弹簧固定架c到所述转轴的距离大于所述弹簧固定架a到所述转轴的距离,所述弹簧固定架d到所述转轴的距离大于所述弹簧固定架b到所述转轴的距离。
所述弹簧固定架a与弹簧固定架c一体成型,所述弹簧固定架b与弹簧固定架d一体成型。
所述翻转尾板远离转轴的一端具有与地面相接触的滚轮。
所述翻转尾板朝向运输车厢体的内表面还设有与翻转尾板两侧边相连接并可沿升板尾板两侧边向上翻转打开竖起的挡板。
所述翻转尾板朝向外部空间的外表面还具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紧杆,锁紧钩,锁舌,锁紧把手和锁紧固定钩;所述锁紧杆轴向平行于所述转轴,可沿轴向转动安装于所述翻转尾板中下部;所述锁紧钩固定于所述锁紧杆两端;所述运输车厢体尾部两侧具有与所述锁紧钩配合的锁舌;所述锁紧把手为一U形部件,固定连接于锁紧杆上并可带动锁紧杆轴向转动;所述锁紧固定钩位于所述锁紧杆下方与锁紧把手的U形底边相对应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增设的第二弹簧的作用为:在翻转尾板向外向下翻转打开时,增加了翻转尾板与运输车厢体之间的拉力,在翻转尾板下降时起到缓冲作用,从而保护操作人员不受到伤害;在翻转尾板向上关合上时,第二弹簧的拉力减轻了翻转尾板的重量,有助于操作人员抬起翻转尾板,从而减低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使工作人员单人操作成为可能。
2)翻转尾板远离转轴一端的滚轮的作用为:当车辆移动时,滚轮带动翻转下来的尾板同时移动,减少翻转尾板与地面的摩擦力,延长尾板的使用寿命。
3)翻转尾板两侧的挡板的作用为:当两侧的挡板竖起时,可防止货物从翻转尾板上下时从侧边掉落,确保货物的安全装载。
4)翻转尾板的锁紧装置,可防止运输车翻转尾板在运输过程中自动开启,确保货物的运输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运输车保护型翻转尾板打开状态下从运输车一侧的结构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运输车保护型翻转尾板打开状态下从运输车相对于图1另一侧的结构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运输车保护型翻转尾板关闭状态下从运输车后方的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鑫百勤专用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鑫百勤专用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837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