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多波长显微干涉的三维形貌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81736.1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1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沈涛;周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25 | 分类号: | G01B11/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波长 显微 干涉 三维 形貌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干涉测量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多波长显微干涉的三维形貌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干涉测量技术中,单波长的测量精度最高,但其无法超越λ/2测量深度而产生的相位模糊问题。双波长采用等效波长原理,虽然能扩展测量深度,但是伴随着检测表面轮廓的加深,需要更长的等效波长才能满足测量要求。而等效波长很长时,因为误差放大效应,用双波长检测得到的相位值修正单波长检测得到的相位值的难度将增大,使得不仅双波长的检测精度不能提高,其检测深度也是有限的。在合成波长一致的情况下,多波长方法具有比双波长方法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大的噪声容限。并且由于通过机械系统如压电陶瓷PZT来产生相移导致系统不稳定、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将传统相移干涉法测量装置进行改进,设计出非接触性、低侵入性、高分辨率、测量范围大的三维形貌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在三维形貌检测中,传统相移干涉法测量范围小、稳定性低下且操作复杂的问题。在多波长移相干涉原理及Linnik显微干涉结构的基础上开发实现新型的基于多波长显微干涉的三维形貌检测装置。与现有测量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性、低侵入性、高分辨率、测量范围大的基于多波长显微干涉的三维形貌检测装置。
基于多波长显微干涉的三维形貌检测装置,它包括光源(1)、一号滤光片(2)、二号滤光片(3)、三号滤光片(4)、一号反射镜(5)、二号反射镜(6)、一号透镜(7)、分光镜(8)、一号显微物镜(9)、待测元件(10)、移相控制装置(11)、二号显微物镜(12)、参考元件(13)、二号透镜(14)、探测装置(15)、步进电机(16)、数据采集装置(17);
一号滤波片(2)、二号滤波片(3)、三号滤波片(4)平行放置于一圆盘上,且二号滤波片(3)位于中间;距二号滤波片(3)150mm一侧放置光源(1)另一侧距其200mm位置放置一号反射镜(5);二号反射镜(6)位于能够使入射到一号反射镜(5)的光垂直出射的位置;一号透镜(7)位于距二号反射镜(6)150mm同时距分光镜(8)150mm的位置;一号显微物镜(9)距分光镜(8)230mm同时距待测元件(10)200mm;探测装置(15)和二号透镜(14)距离100mm;二号显微物镜(12)距移相控制装置(11)100mm同时距参考原件(13)200mm。
光源(1)为LED白光光源。
一号滤光片(3)、二号滤光片(4)、三号滤光片(5)透过的波长分别为632.8nm、543nm、457nm。
分光镜(8)的分光比均为1:1材料为BK7玻璃。
一号透镜(5)的焦距为150mm 的AC254-150透镜。
二号透镜(14)的焦距为100mm 的AC254-100-A透镜。
一号显微物镜(9)和二号显微物镜(12)为相同型号的十倍显微物镜,焦距为20mm。
移相控制装置(11)为电动调焦镜片ETL。
探测装置(15)为CCD。
数据采集装置(17)为计算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光源为LED白光,三个不同波长的滤光片均分布于圆盘上,经电机驱动圆盘实现光源切换,保证了在同光路下得到不同的波长,这样可使其测量范围扩大,一号反射镜(5)、二号反射镜(6)和一号透镜(7)安装在平移平台上以进行控制激光束的入射角从而进一步扩大测量范围。同时,该装置基于的干涉原理保证了测量灵敏度高的优势,且引入了一种使用电动调焦镜片来实现移相的方法,使系统更具有稳定性、鲁棒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多波长显微干涉的三维形貌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817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