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塞冷却喷嘴控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97329.2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4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良;吴庆先;王一俊;吴广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08 | 分类号: | F01P3/08;F01P7/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4 | 代理人: | 李萌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冷却 喷嘴 控制 装置 具有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控制装置及具有该活塞冷却喷嘴控制装置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的工作中,活塞从燃烧系统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为了防止活塞过热,需要在发动机上加装活塞冷却喷嘴,通过活塞冷却喷嘴向活塞喷射冷却油来降低活塞的温度。
在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活塞冷却喷嘴控制装置来控制活塞冷却喷嘴与活塞之间的连通与关闭,发动机的活塞冷却喷嘴控制装置的控制方式分为机械式及转接电磁阀控制式,转接电磁阀控制式活塞冷却喷嘴控制装置由于能够根据ECU的信号对活塞冷却喷嘴进行自由控制,因此可以更加精确地满足活塞的冷却要求,在某些情况下(如冷启动、低负荷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发动机机油泵的排量和功耗,但目前的转接电磁阀式活塞冷却喷嘴控制装置主要为直接控制式,即转接电磁阀设于活塞冷却喷嘴控制装置的进油口与出油口之间,直接控制转接电磁阀的开闭来控制活塞冷却喷嘴的与活塞的连通。但直接控制式活塞冷却喷嘴控制装置的控制方式具有很多缺点,第一,直接控制式活塞冷却喷嘴控制装置对转接电磁阀的额定流量需要很大,其流量要达到5L/min,这会导致转接电磁阀的体积增大,成本较高,空间布设较为困难;第二,由于在直接控制式活塞冷却喷嘴控制装置中,冷却油通过转接电磁阀的阀体后通过出油口喷射于活塞上,转接电磁阀的阀体对于冷却油存在一定的节流作用(至少会造成50kPa的压力损失),这导致进入活塞的冷却油压力降低,很难使活塞冷却喷嘴控制装置喷射出的冷却油的流量及流速达到冷却活塞所需要的流量及流速,容易导致活塞过热损坏,另外,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克服活塞冷却喷嘴控制装置因转接电磁阀阀体对冷却油的节流作用而产生的不良影响,需要增大机油泵的排量和功能,这又导致发动机的油耗升高,不利于节能减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控制装置及具有该活塞冷却喷嘴控制装置的发动机,该活塞冷却喷嘴控制装置能够减小转接电磁阀的体积,减少活塞冷却喷嘴控制装置的布设难度,避免转接电磁阀对冷却油的节流作用,降低油耗,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控制装置,包括支架、先导控制阀及与所述支架相连的转接电磁阀,所述支架内形成有转接油道、出油油道、回油油道、入油口、出油口及回油口,在所述支架内部,所述出油口设置于所述出油油道内,并将所述出油油道分为靠近所述入油口一侧的第一出油油道及远离所述入油口一侧的第二出油油道,所述出油油道内安装有可活动打开和关闭出油口的先导控制阀;所述回油口设于所述回油油道内;所述入油口与所述转接油道及所述第一出油油道分别相连,且所述第二出油油道通过所述转接油道与所述入油口及所述回油油道相连,所述转接油道内安装有用于使第二出油油道经过所述转接油道转换接通入油口或所述回油油道的转接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先导控制阀包括阀芯及弹性件,所述阀芯位于所述出油油道内且可沿出油油道轴向滑动关闭或打开出油口,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阀芯相连,且可使所述阀芯向靠近所述入油口的方向运动,当所述弹性件未受压迫时,所述阀芯位于所述出油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阀芯相连,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油油道远离所述入油口一侧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控制装置还包括中间油道,所述第二出油油道通过所述中间油道与所述转接油道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油道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中间油道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中间油道,所述第二出油油道、所述第一中间油道、所述第二中间油道及所述转接油道依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出油油道、所述第一中间油道、所述第二中间油道、所述回油油道的端部均设有密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出油油道远离所述入油口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碗形塞,所述第一中间油道、所述第二中间油道及所述回油油道的端部设置有密封钢球。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电磁阀包括转接电磁阀本体及连接管道,所述转接电磁阀本体固定于所述支架上,并使所述连接管道伸入所述转接油道内,所述入油口、所述第二出油油道及所述回油油道均与所述连接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道的端部形成有第一连接口,所述连接管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口及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入油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二出油油道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回油油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73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