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棚用自动行走喷洒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196038.1 | 申请日: | 2016-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0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 发明(设计)人: | 冯明光;田作芳;杨越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明光;田作芳;杨越红 |
| 主分类号: | A01M7/00 | 分类号: | A01M7/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8 | 代理人: | 季英健 |
| 地址: | 27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棚 自动 行走 喷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装置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大棚用自动行走喷洒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大棚种植由于大棚面积较大,种植作物较多,为了保证种植作物的正常生长,避免病虫害对于种植作物的危害,经常需要对种植的作物进行相关药物的喷洒作业。由于空间限制,现有的喷洒作业一般采用人工喷雾的方式进行,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喷洒不均匀,人工成本高。
同样对于一些需要湿润环境的种植作物,通常亦需要采用适当喷洒水雾的方式来调节控制的湿度,以保证大棚内的环境适合种植作物的生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棚用自动行走喷洒装置,其能够实现大棚内药物的均匀有序喷洒,降低人工喷洒可能带来的劳动强度高、人力成本高以及喷洒效率低的问题,提高大棚种植的自动化和规范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大棚用自动行走喷洒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可组装拆卸的盖体、箱体壁、底板,还包括行走横梁、倒“T”形纵梁,所述箱体内部的底板上设有主支撑板,主支撑板通过行走框架与倒“T”形纵梁以可横向运动的方式连接;所述行走框架上设有左侧驱动电机、右侧驱动电机和下驱动电机、上固定杆,上固定杆通过滑槽与倒“T”形纵梁的上表面连接,左侧驱动电机、右侧驱动电机分别与左侧驱动齿轮组、右侧驱动齿轮组连接,侧驱动齿轮组与位于倒“T”形纵梁两侧的侧齿条连接;所述下驱动电机通过下驱动齿轮组与位于倒“T”形纵梁底面的下齿条连接;所述箱体内分为水箱区域和药箱区域,水箱区域和药箱区域通过主支撑板分隔,且水箱区域和药箱区域内分别设有分布式吸盘、分泵送结构、总泵送结构,所述分布式吸盘位于底板上方,并通过管道与分泵送结构连接,分泵送结构通过管道与总泵送结构连接,总泵送结构内设有暂存箱;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弧形罩,弧形罩的外表面分布有喷头,喷头通过喷头主管道与总泵送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箱体壁的内部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分布式吸盘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倒“T”形纵梁上还设有左辅助压杆、右辅助压杆,左辅助压杆和右辅助压杆上均设有辅助辊轮,所述辅助辊轮与上固定杆接触。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盖体上安装有带有过滤装置的进口,所述进口的上方设有端盖。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喷头为可调节角度式喷头。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液位传感器下方的箱体壁上设有出口管,出口管上安装有阀门。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分布式吸盘的形状与水箱区域和药箱区域下方形成的底板区域形状相同,且在分布式吸盘的下表面分布有吸盘进水口。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吸盘进水口包括一级进水口、二级进水口、总进水口,其中一级进水口、二级进水口、总进水口中相邻的进水口之间还设有汇集空腔层,所述汇集空腔层包括一次汇集空腔层、二次汇集空腔层,一次汇集空腔层与二次汇集空腔层之间通过二级进水口贯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自动化、规范化、定量化的喷洒作业,实现现有大棚喷洒作业的自动有序进行,降低人工参与带来的种植成本、效率低、药量喷洒不均匀及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有助于大棚的管理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分布式吸盘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分布式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行走横梁;2、左侧驱动电机;3、左侧驱动齿轮组;4、行走框架;5、端盖;6、进口;7、液位传感器;8、出口管;9、喷头分管道;10、弧形罩;11、喷头;12、分布式吸盘;13、底板;14、分泵送结构;15、总泵送结构;16、下驱动齿轮组;17、下驱动电机;18、下齿条;19、右侧驱动齿轮组;20、右侧驱动电机;21、侧齿条;22、左辅助压杆;23、上固定杆;24、辅助辊轮;25、右辅助压杆;26、主支撑板;27、喷头主管道;28、箱体壁;29、盖体;30、倒“T”形纵梁;31、吸盘进水口;31-1、一级进水口;31-2、二级进水口;31-3、总进水口;32-1、一次汇集空腔层;32-2、二次汇集空腔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明光;田作芳;杨越红,未经冯明光;田作芳;杨越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60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改变设备的模式的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引导处理装置和引导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