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87788.2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17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梅;王海鱼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盛帮双核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18 | 分类号: | H02G15/1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郑建华,钱成岑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套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既可用于电力设备的转换连接也可用于可分离连接器的扩展连接的一种连接套管。
背景技术
连接套管是可分离连接器类电缆附件与开关柜类电气设备连接时的必备用品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增加,所使用的可分离连接器类电缆附件也越来越多。
但是,现有的连接套管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产品自身的结构性缺陷,导致产品的局部放电和工频耐压性能达不到相应的测试要求,从而降低了可分离连接器类电缆附件产品的使用安全性能,进而使得电力配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无法得以保证。因此,如何提升连接套管产品的局部放电和工频耐压性能,就成为连接套管产品制造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连接套管,在满足通流需求的基础上,提高连接套管产品的局部放电和工频耐压性能。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连接套管,包括半导电外层、主绝缘层和中心导体,所述半导电外层上的限位凸起、固定连接部形成T形台阶结构,所述中心导体贯通主绝缘层且与主绝缘层固定连接,在中心导体两端分别开设电缆连接孔,所述半导电外层环主绝缘层外圆周设置,且所述固定连接部与主绝缘层之间形成嵌接固定结构,所述限位凸起与固定连接部上的第一插接配合面均外露于主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半导电外层上的限位凸起外圆周面上设置连接凸耳,所述连接凸耳上开设通孔。
优选地,所述半导电外层上的连接凸耳设置若干个,且环限位凸起外圆周面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半导电外层上的固定连接部的嵌接端面为圆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半导电外层上的第一插接配合面为锥面结构。
优选地,所述半导电外层上的第一插接配合面的长度为5mm-15mm。
优选地,所述主绝缘层上的第二插接配合面为锥面结构。
优选地,所述中心导体的左、右两端面分别外露于主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中心导体的左、右两端面分别相对于主绝缘层向外突出1mm-3mm。
优选地,所述半导电外层上的固定连接部与主绝缘层之间是通过硫化方式固结成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套管与可分离连接器配合使用,其中的中心导体与电力设备连接,可以满足通流需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其最大电场强度集中在该连接套管内部,使得连接配合面处的电场强度大幅降低,从而使连接套管产品的局部放电和工频耐压等级都得以相应地大幅度提升,进而提升了可分离连接器类电缆附件产品的使用安全性能,从而确保了电力配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套管还可用于电力设备的转换连接,也可用于可分离连接器的扩展连接,从而使连接套管的使用经济性也得以相应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套管的主视图(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套管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套管与前插型可分离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记:1-半导电外层,2-主绝缘层,3-中心导体,4-前插型可分离连接器,11-限位凸起,12-固定连接部,13-第一插接配合面,14-连接凸耳,15-通孔,21-第二插接配合面,31-电缆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盛帮双核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盛帮双核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77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铠装电缆的快速连接结构
- 下一篇:便携式临时保护集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