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式真空炉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70930.2 | 申请日: | 201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1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朱书成;赵家亮;王希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峡龙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5/05 | 分类号: | F27B5/05;F27B5/06;F27B5/14;F27D1/18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32 | 代理人: | 季发军 |
地址: | 4745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真空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烧结或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真空炉。
背景技术
真空炉通常有工频式、感应式、电阻式,工频式和感应式通常用于金属的熔化,电阻式通常用于热处理或烧结,电阻式真空炉的电阻丝或电阻带通常沿炉体内壁布置,对于炉体不是太大的电阻式真空炉,炉体较小中间通常是没有加热电阻丝的,而且炉体内的温度可看作是均匀的,可满足工件对炉体内温度要求是严格一致的要求,但对于炉体较大真空炉,为保证炉体内温度分布均匀,需要在炉体中间增设电加热机构,此时在真空炉中间部位设置占位较大的支撑机构用于支撑电加热机构,由于支撑机构难以承受长时间的高温,需频繁的检修、更换,所以该方法可以解决短时所需,不利于工件大规模批量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立式真空炉,利用球面结构的上炉盖和下炉盖,用内壳将炉体内的空间分割为炉内的环形空腔和炉外的非真空腔,减少真空体积,有效节约能源消耗,同时有效降低上炉盖和下炉盖在制造时的工艺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式真空炉,包括外壳、上炉盖、下炉盖、抽真空机构和水冷机构,所述上炉盖和所述下炉盖均为球面状,所述外壳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炉盖和下炉盖法兰连接,所述外壳、上炉盖和下炉盖的轴线方向设置内壳,所述内壳为可拆分式结构,所述内壳的上下两端贯穿上炉盖和下炉盖,所述外壳、内壳、上炉盖和下炉盖均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中间为水冷通道,所述水冷通道通过水冷管道与所述水冷机构连通;所述内壳为圆筒状,所述内壳两端部的双层结构之间设置环形盲板,所述内壳、上炉盖、下炉盖和外壳的合围空间组成了一个立式真空炉的环形空腔,所述抽真空机构通过真空管道与所述环形空腔相连通;所述外壳和内壳靠近环形空腔的一侧均设置多个壳体支撑机构,所述壳体支撑机构的另一端设置壳体电加热机构,所述壳体电加热机构与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均设置壳体隔热层,所述上炉盖和下炉盖内侧均设置炉盖隔热层,所述壳体隔热层与炉盖隔热层相接触后围成加热腔体,所述下炉盖内侧设置载物台,所述载物台位于所述加热腔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段内壳和下段内壳,所述上段内壳的上端与所述上炉盖固定连接,所述下段内壳的下端与所述下炉盖固定连接,所述上段内壳的下端与所述下段内壳的上端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段内壳的高度大于下段内壳的高度,内壳上的壳体电加热机构均设置在所述上段内壳。
进一步的,所述上段内壳的高度小于下段内壳的高度,内壳上的壳体电加热机构均设置在所述下段内壳。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段内壳、中段内壳和下段内壳,所述上段内壳的上端与所述上炉盖固定连接,所述下段内壳的下端与所述下炉盖固定连接,所述上段内壳的下端与所述中段内壳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中段内壳的下端与所述下段内壳的上端之间通过法兰密封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上炉盖内侧设置上炉盖支撑机构,所述上炉盖支撑机构另一端设置上炉盖电加热机构,所述上炉盖的炉盖隔热层位于上炉盖电加热机构与上炉盖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下炉盖内侧设置下炉盖支撑机构,所述下炉盖支撑机构上设置下炉盖电加热机构,所述下炉盖电加热机构位于载物台与下炉盖上的炉盖隔热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壳、上炉盖和下炉盖靠近环形空腔的一侧均设置温度感应模块,所述温度感应模块连接温度显示模块。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立式真空炉下方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升降所述下炉盖,所述升降机构下端设置用于平移所述下炉盖的平移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下炉盖与所述外壳的法兰外侧设置液压或气动夹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上炉盖和下炉盖的轴线方向设置内壳,内壳的两端贯穿上炉盖和下炉盖并与上炉盖和下炉盖密封连接,上炉盖和下炉盖与外壳固定连接后,内壳将炉体内的空间分割为环形空腔和中间的非真空腔,从而减少了抽真空机构的工作负荷,对于大型真空炉来讲可有效节约能源消耗、减少企业成本投入;
另外,在节约炉体空间的基础上,内壳的结构设计为布置更多壳体电加热机构提供更多立体空间,在外壳和内壳上均设置壳体电加热机构可使真空炉内的各区域的温度变化量更加接近,进而使加热腔体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峡龙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西峡龙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09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