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单循环环境温度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41445.2 | 申请日: | 2016-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1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刘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万辉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5B21/02;F25B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1 重庆市九龙***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电池组 单循环 环境温度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电池组的环境温度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的电动汽车电池组单循环环境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现在市场上的电动汽车电池组没有安装环境温度控制装置,导致在环境温度过低时电池组的充放电工作性能很差,环境温度特别高时电池组必须停止工作,因此在使用环境温度要求方面的限制影响制约了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的半导体制冷制热环境温度控制装置,它可以将电动汽车电池组的环境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保证电动汽车电池组的正常充放电工作性能,它具有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作成合适的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外换热器和前换热器,选择高效的半导体制冷片,用半导体制冷片、外换热器和前换热器装配成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外换热器开有让液体冷媒通过的外换热器液体冷媒流入/流出口,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外换热器内部开有与外换热器液体冷媒流入/流出口相连通的S型弯曲的外换热器液体冷媒流动通路,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前换热器有适当数量的散热翅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作成内部换热器,内部换热器开有让液体冷媒通过的内部换热器液体冷媒流入/流出口,内部换热器内部开有与内部换热器液体冷媒流入/流出口相连通的内部换热器液体冷媒流动通路,选择合适的输液泵和换热风机,半导体制冷制热器与电子控制板相电气连接,输液泵与电子控制板相电气连接,换热风机与电子控制板相电气连接,换热风机紧贴前换热器,内部换热器被安装在电动汽车电池组安装盒的内部,其特征是: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内部换热器和输液泵用管路串联连通,构成液体冷媒的循环流动通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这里以高温环境下电动汽车电池组的环境温度控制装置的制冷来举例说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环境温度控制装置通电后,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和输液泵开始工作,内部换热器不断地从电池组安装盒的内部吸取热量,通过与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外换热器相连通的液体冷媒的循环流动通路把热量传给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外换热器,再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把热量传给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前换热器,由于换热风机工作散热,再通过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前换热器把热量散发到周围的空气中,电池组安装盒内部的热量被不断地吸走,温度降低,达到电动汽车电池组的环境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目的。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外换热器正面剖视图;
图中:1.内部换热器;2.输液泵;3.外换热器;4.半导体制冷片;5.前换热器;6.换热风机;7.外换热器液体冷媒流动通路;8.外换热器液体冷媒流入/流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作成合适的半导体制冷制热 器外换热器3和前换热器5,选择高效的半导体制冷片4,用半导体制冷片4、外换热器3和前换热器5装配成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外换热器3开有让液体冷媒通过的外换热器液体冷媒流入/流出口8,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外换热器3内部开有与外换热器液体冷媒流入/流出口8相连通的S型弯曲的外换热器液体冷媒流动通路7,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前换热器5有适当数量的散热翅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作成内部换热器1,内部换热器1开有让液体冷媒通过的内部换热器液体冷媒流入/流出口,内部换热器1内部开有与内部换热器液体冷媒流入/流出口相连通的内部换热器液体冷媒流动通路,选择合适的输液泵2和换热风机6,半导体制冷制热器与电子控制板相电气连接,输液泵2与电子控制板相电气连接,换热风机6与电子控制板相电气连接,换热风机6紧贴前换热器5,内部换热器1被安装在电动汽车电池组安装盒的内部,其特征是: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外换热器3、内部换热器1和输液泵2用管路串联连通,构成液体冷媒的循环流动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万辉,未经刘万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414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