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联合诊断试纸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26113.7 | 申请日: | 2016-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0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张二盈;齐芳;李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准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合 诊断 试纸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学检测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联合诊断试纸组件。
背景技术
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是组成心肌肌钙蛋白复合物的亚单位之一,分子量为22.5kD。在心肌细胞受损后,随肌原纤维崩解破坏而不断释放进入血液。cTnI在心肌与骨骼肌中具有独特的氨基酸排列,所以心肌中cTnI具有心肌特异性,能检出酶学方法检查不出的微小的心肌坏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cTnI已成为诊断心肌损伤的首选生化指标之一。1999年和2000年世界生化检测标准化协会、欧洲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提出了新的AMI(急性心肌梗塞)定义和诊断标准,把血清标志物检测,特别是肌钙蛋白,放在了特别重要的位置。2001年11月美国心脏病学会和心脏病协会提出测定cTnI作为诊断AMI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危险分层的第一位标准。在人类心肌损伤的诊断中,cTnI已经成为“金标准”之一。对AMI病人最初诊断,预后评价,ACS(acute coronary syndrome,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ACS病人是否需要立即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以及发生心脏重要事件的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意义。
肌酸激酶(Creztinekinase,CK)的分子量为81kD的二聚体,有四种不同的形式:线粒体同工酶CK-MiMi(线粒体型)、胞浆同工酶CK-MM(肌型)、CK-BB(脑型)和心型同工酶CK-MB(杂化型)。其中98%-99%的CK-MB存在于心肌细胞内,故称其为心型同工酶。CK-MB在AMI发病4-6小时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高峰,可为正常的20倍,约2天降至正常,对AMI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阳性率在90%以上。但CK-MB并非心脏所特有的酶,正常人骨骼肌中也有少量CK-MB,且CK-MB诊断时间窗口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尽如人意。尽管如此,CK-MB却仍是目前用来诊断AMI的最理想的酶指标。
D-二聚体(D-Dimer,DD)分子量大小约为190kDa,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之一。生理状态下,体内纤维蛋白溶酶和抑制酶活性保持动态平衡,机体内的血液循环有序、正常的运行,没有凝血发生,也就没有D-Dimer生成。在病理状态下,发生凝血有血栓形成时,机体内的凝血酶催化纤维蛋白原α链裂解出FPA,生成纤维蛋白Ⅰ;从β链上裂解出FPB,生成纤维蛋白Ⅱ。纤维蛋白在血管壁上被Ⅻ作用,经过活化后的纤溶酶裂解产生各种的FDP碎片,随后在r链的作用下产生包含r链相连的两个D片段,即D-Dimer。机体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平衡失调,凝血功能会随之增强,产生一系列的特异性降解产物,D-Dimer的含量也会增高。D-二聚体是凝血过程激活的一个极为敏感的标记物,当获得的D-二聚体值低于临界值时,便可排除下肢的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一种新的AMI的血清标志物,是心肌细胞中富含的一种小分子(14k-15kD)细胞质蛋白。H-FABP含量在骨骼肌中比心肌中低10倍,在肾脏、肝脏和小肠中含量也很低,心肌损伤后,H-FABP释放至细胞外,出现于血液中,在AMI早期(0-3小时)即可检测到血清H-FABP。H-FABP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作为诊断AMI的早期诊断指标,它对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均较高,故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前景。
1988年,日本学者Tetsuji Sudoh等首次从猪脑分离纯化出一种具有强力的利纳、利尿、扩血管和降压作用环状多肽物质,因此命名为脑钠肽(btain natriuretiv peptide,BNP)。BNP主要在心室合成与分泌,反映心室压力与容量负荷的变化,同时也受机械和神经刺激的调节。人类BNP基因片段位于1号染色体短臂的远端,其cDNA由1900个核苷酸组成,mRNA由900-1000个核苷酸组成,它可表达生成由134个氨基酸构成的前脑钠肽原(preProBNP),随后被蛋白酶在N端切掉1条26个氨基酸的片断,形成具有108个氨基酸的脑钠肽前体(ProBNP)。脑钠肽前体并不储存于分泌颗粒,主要从心室分泌,在其分泌或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被蛋白水解酶裂解成没有生物活性含76个氨基酸的N端片段NT-proBNP(N-terminal pro-B-type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有生物活性的含32个氨基酸的C端片段BN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准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准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261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