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14063.0 | 申请日: | 2016-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6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杲先锋;杨叶;钱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鸿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07 | 分类号: | A62C3/07;A62C3/16;A62C37/40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9 | 代理人: | 丁秀华 |
地址: | 226019 江苏省南通市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 安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新能源汽车中使用的用于防止其电池箱着火和/或爆炸的动力电池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政府对于其中的一个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的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也使得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大众生活。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发生的自燃和起火事件也逐渐开始增多。而这其中经过认真分析,主要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问题,其已经成为起火的主要原因。
目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主要包括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三类。其中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比容量大、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首选动力电池。
使用时,一般需要在新能源汽车上将很多的单体电池装置于多个电池箱内,通过串、并联形成电池组来达到汽车动力源的要求。但是由于生产工艺等原因,各个电池的容量和性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容量小性能差的电池会出现过放现象或过充现象,导致电池正负极片间的隔膜会被击穿而短路,进而产生高温,过热使电解液汽化,膨胀而使电池外壳破裂,甚至发生着火或爆炸等诸多问题。
为平衡不同电池组,业界采用了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系统,其能够实时监视各电池组电压、电流及温度,均衡各单体电池的电压,使电池组中的各单体电池的容量与性能尽量的趋于一致,但是目前的BMS系统可靠性能并不高,无法完全杜绝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发生着火、爆炸的隐患。
因此,在新能源汽车上设置灭火装置是必须的,而且,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如何实现阻燃,避免电池包持续升温及电池连锁反应是新能源汽车上灭火装置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系统,其能预先及时发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包出现异常情况,自动并及时地对其进行处理。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系统,其包括控制单元、报警传感器和灭火装置;其中所述报警传感器设置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旁,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的环境条件,所述报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灭火装置连接;当所述报警传感器检测到电池包的环境条件超过预设值时,其会向所述控制单元发出报警信息,并且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报警信息来触发所述灭火装置。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报警传感器包括烟雾传感器和/或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包所在电池箱外的温度传感器,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并向其传递检测到的电池箱外温度信号。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灭火装置包括第一灭火装置,其内存储有冷却剂,其通过第一输送管道将其内的冷却剂输送到电池包旁。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第一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一灭火装置通过管路向所述电池包输送冷却剂,来对其进行环境降温处理。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灭火装置包括第二灭火装置,其内存储有灭火剂,其通过第二输送管道将其内的灭火剂输送到电池包旁。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第二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二灭火装置通过管路向所述电池包输送灭火剂,来对其进行环境降温处理。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电池包工作时长、温度信息、电流、电压数据信息。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所在新能源汽车的BMS系统通讯连接。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还包括操作按钮,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直接通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灭火装置进行环境降温处理。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所在新能源汽车的通讯单元进行通讯连接,用于向其发送电池包温度异常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鸿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鸿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140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净化面罩以及便携式净化设备
- 下一篇:一种楼宇消防系统故障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