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茶叶口感的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60629.6 | 申请日: | 2016-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0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友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坪县雪龙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5/02;B01F15/00;A23F3/06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53110 | 代理人: | 叶健 |
地址: | 6748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茶叶 口感 混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生产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茶叶口感的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拼配是根据各种成品茶的质量标准,将多种在制品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成某一确定等级的成品茶。总所周知,我国茶叶产区分布广,跨度大,各地自然条件,茶树品种,鲜叶采摘习惯千差万别,各地茶叶生产者对制茶技术掌握和应用也有差异,致使生产的茶叶的品质,风格不尽相同。
茶厂或销售商为保持各自成品茶的品质,风格相对稳定,获取最大利润,往往要对毛茶进行精制加工和拼配。通常采用箱式匀堆机拼配,但箱式匀堆机只适合用于流动性较好的茶叶,如珠茶,眉茶,碎茶等,并且容易扬尘。对形状不规则茶叶容易搭桥只能采用手工匀堆,但手工匀堆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难以达到卫生指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茶叶口感的混合装置,能起到卫生干净、制作简单、制作过程中不存在外溢情况和能使茶叶口感更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茶叶口感的混合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固定有控制电路板,机体内设有混合腔,混合腔的入口处设有至少二个下料斗,混合腔内设有搅拌桨,混合腔的底面处固定有第三驱动电机,搅拌桨的下端与第三驱动电机相连接,混合腔上设有出水阀。
具体进一步,所述下料斗分为第一下料斗和第二下料斗,第一下料斗的下端开口处设有第一输送蜗杆,第二下料斗的下端开口处设有第二输送蜗杆。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一输送蜗杆一端上设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输送蜗杆与第一驱动电机相连接。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二输送蜗杆一端上设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输送蜗杆一端上与第二驱动电机相连接。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一下料斗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密闭下料口的第一封料盖。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二下料斗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密闭下料口的第二封料盖。
具体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板与第三驱动电机相电连接。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一下料斗与混合腔之间设有第一重量传感器。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二下料斗与混合腔之间设有第二重量传感器。
具体进一步,所述机体上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接,机体内设有水箱,水箱上设有水泵,水泵的输出口与混合腔相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混合腔、下料斗、搅拌桨及第三驱动电机配合使用,在制作全过程避免人手与茶叶接触,起到卫生干净作用;另外,通过第一输送蜗杆和第二输送蜗杆实施定量下料,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通过控制电路板实施控制,能使茶叶与其它配料更精准下料,使茶叶口感更佳实和能制作简单、制作过程中不存在外溢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机体1;第一下料斗2;第二下料斗3;第一驱动电机4;第一输送蜗杆5;第一封料盖6;第二驱动电机7;第二输送蜗杆8;第二封料盖9;控制电路板10;混合腔11;第三驱动电机12;搅拌桨13;出水阀14;第一重量传感器15;第二重量传感器16;水泵17;水箱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的一种提高茶叶口感的混合装置,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内固定有控制电路板10,机体1内设有混合腔11,混合腔11的入口处设有至少二个下料斗,混合腔11内设有搅拌桨13,混合腔11的底面处固定有第三驱动电机12,搅拌桨13的下端与第三驱动电机12相连接,混合腔11上设有出水阀14。由于混合腔11、下料斗、搅拌桨13及第三驱动电机12配合使用,在制作全过程避免人手与茶叶接触,起到卫生干净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坪县雪龙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华坪县雪龙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606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