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口罩自动加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053416.0 | 申请日: | 2016-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19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 发明(设计)人: | 吴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宏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罩 自动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加工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口罩自动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空气污浊、粉尘较多等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人员均需要佩戴口罩进行作业,在口罩的生产过程中,待口罩从料带上裁切掉之后,需要将一个个口罩逐个对折,然后再将对折完成后的口罩进行后续加工。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通过作业人员手工作业完成口罩的对折,手工对折口罩的效率极其低下,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自动加工装置,无需人工手动对折口罩,大大提升口罩对折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口罩自动加工装置,包括架体、装设于架体的对折机构,所述对折机构包括装设于架体的第一支架,装设于第一支架的第一驱动件、第一气缸夹及两个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第一气缸夹分别位于第二驱动件的两侧,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有插板,两个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二气缸夹,插板、第一气缸夹均位于两个第二驱动件的第二气缸夹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还装设有承载板,第一气缸夹、第二气缸夹位于承载板的同一侧,第一驱动件、第一气缸夹分别位于承载板的两侧,承载板设有与插板配合的穿槽。
优选地,所述插板装设有导杆,第一支架装设有套设于导杆的直线轴承。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还连接有突伸出第一支架的导板,第一气缸夹滑动连接于导板,第一支架或导板装设有第三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与第一气缸夹连接。
优选地,所述架体还装设有翻转机构、第四驱动件及固定板,固定板装设有多个口罩模板,翻转机构包括装设于架体的旋转气缸、装设于旋转气缸的输出轴并与口罩模板配合的第三气缸夹,架体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装设有与口罩模板配合的第四气缸夹,第四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滑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架体还装设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装设有整型机构,整型机构、对折机构分别位于翻转机构的两侧,整型机构包括装设于第二支架的第五驱动件、与第五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并与口罩模板配合的整型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还装设有熔接机构,熔接机构、翻转机构分别位于整型机构的两侧,熔接机构包括装设于第二支架的超声波发生器、装设于超声波发生器并与口罩模板配合的熔接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还装设有冲切机构,冲切机构、整型机构分别位于熔接机构的两侧,冲切机构包括装设于第二支架的增压气缸、装设于增压气缸的活塞杆并与口罩模板配合的刀模。
优选地,所述口罩自动加工装置还包括拾取机构,拾取机构、熔接机构分别位于冲切机构的两侧,拾取机构包括装设于第二支架的第六驱动件、与第六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并与口罩模板配合的拾取件。
优选地,所述口罩自动加工装置还包括输出机构,输出机构包括装设于架体的第三支架、装设于第三支架的第七驱动件、可转动连接于第三支架的输送带,第七驱动件的输出端与输送带连接,拾取件与输送带彼此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裁切完成后的口罩输送到两个第二气缸夹之间,第二气缸夹分别夹住口罩的左右两侧,然后第一驱动件驱动插板顶持口罩中间部位移动,同时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气缸夹彼此靠拢,进而将口罩对折到一起,无需人工手动对折口罩,提升口罩对折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对折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架体 11—第四驱动件12—固定板
13—滑板14—第四气缸夹15—第二支架
2—对折机构 21—第一支架22—第一驱动件
23—第一气缸夹24—第二驱动件25—插板
26—第二气缸夹27—承载板28—导杆
29—直线轴承291—导板 292—第三驱动件
3—翻转机构 31—旋转气缸32—第三气缸夹
4—整型机构 41—第五驱动件42—整型板
5—熔接机构 51—超声波发生器52—熔接部
6—冲切机构 61—增压气缸62—刀模
7—拾取机构 71—第六驱动件72—拾取件
8—输出机构 81—第三支架82—第七驱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宏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宏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534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