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角翼同轴对转涵道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46687.3 | 申请日: | 2016-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1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郎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郎风 |
主分类号: | B64C27/20 | 分类号: | B64C27/20;B64C27/26;B64C29/00;B64D17/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角 同轴 转涵道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结构设计和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三角翼同轴对转涵道飞行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固定翼飞行器需要跑道进行起降,在战场监视时不能停在空中凝视战区环境。相对与固定翼飞行器,直升机具有垂直起降并且可悬停的优势,但是直升机气动效率低,飞行时噪声很大,在战场监视时很容易被敌方发现,并且在森林搜寻中翼尖容易撞上树枝造成机体损毁,同时高速旋转的螺旋桨会给人员造成伤害。螺旋桨的运动分解为水平运动和旋转运动。螺旋桨运动时主要存在的阻力有空气摩擦阻力、压差阻力、诱导阻力和干扰阻力等。桨叶因高速圆周运动使叶尖处速度最高,诱导阻力比较大,对外界气流产生冲击造成噪声大,这是自由螺旋桨动力效率低的主要原因。自由螺旋桨由于是悬臂梁结构杆件,在气动作用下叶尖处容易变形导致效率进一步恶化,这是限制螺旋桨高速运动的瓶颈之一,也是螺旋桨飞机及直升机速度限制之关键。同时,直升机的前进倒退是调节主旋翼力的方向,力在水平向前或向后的力来调节,也就是使主翼的升力不垂直与地平线,这样给直升机的驾驶操作和旋翼轴结构增加复杂性,操作指令的响应会有一定的滞后。随着飞行器在安保,救灾与反恐方面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固定翼飞行器与直升机已无法满足要求。
涵道风扇较同样直径的孤立风扇能产生更大的升力,且风扇环括在涵道内,既可阻挡风扇气动声向外传播,又结构紧凑、安全性高。因此,涵道风扇螺旋桨的优点:叶尖处受涵道保护,冲击噪声减小,诱导阻力减少,效率较高。在同样功率消耗下, 涵道风扇较同样直径的孤立螺旋桨, 会产生更大的推力。同时由于涵道的环括作用, 其结构紧凑、气动噪声低、使用安全性好,因此作为一种推力或升力装置, 被应用于飞行器设计当中。
目前已出现有不少的涵道飞行器,但它们主要是广泛的应用作涵道尾桨,也有的涵道飞行器中,涵道风扇作为升力风扇,而推力则需要另加风扇,所以目前的涵道飞行器体积都比较庞大和复杂,升力和推力都是分别来源于不同的风扇系统。涵道风扇直径越大,其功率越大,但是,因其结构特点,涵道风扇直径受限,所以飞行器需要有大功率升力时就要装上两个以上的涵道风扇了,这些双涵道或多涵道的飞行器就存在了飞行的平衡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简单,操作灵活指令响应快飞行快速稳定的三角翼同轴对转涵道飞行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三角冀同轴对转涵道飞行器,主要由同轴对转涵道飞行器、三角翼、加速推进翼组成;其中同轴对转涵道飞行器由飞行舱、同轴对转涵道风扇螺旋桨系统、控制百页盘、发动机、变速皮带轮、传动皮带、控制台、整机降落伞、起落架、缓冲装置、座椅构成,将发动机、变速皮带轮、传动皮带、控制台设置在飞行舱内,飞行舱外面的下侧装有起落架,起落架与飞行舱之间布置有缓冲装置,同轴对转涵道风扇螺旋桨系统的下方同轴心装有圆环状的控制百页盘,同轴对转涵道风扇螺旋桨系统和控制百页盘分别上下一起通过支架固定套接在飞行舱的外壳中上部外周,三者的轴心线在纵向上重合;三角翼套接在同轴对转涵道飞行器的同轴对转涵道风扇螺旋桨系统和控制百页盘的外周,使到同轴对转涵道飞行器内置于三角翼内;在与飞行器前进方向相对的三角翼的正后方设置有加速推进翼。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同轴对转涵道飞行器的发动机装置在飞行舱内的下部,发动机的传动轴上装有变速皮带轮,发动机的上面设置有座椅,在座椅的正前方设置控制台,飞行舱的顶部设置有整机降落伞,飞行舱外面的下侧装有起落架,起落架与飞行舱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同轴对转涵道风扇螺旋桨系统的下方同轴心装有圆环状的控制百页盘,同轴对转涵道风扇螺旋桨系统和控制百页盘一起通过支架套装在飞行舱中上部的外周,即飞行舱被环绕在同轴对转涵道风扇螺旋桨系统和控制百页盘共同的轴心线的中心位置,三者的轴心线在纵向上重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同轴对转涵道风扇螺旋桨系统由主动齿轮轴、从动齿轮轴、正转齿圈、反转齿圈、正转旋翼、反转旋翼、涵道环、从动皮带轮、支架组成且成圆环状;控制百页盘为圆环状,由前进百页和方向百页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郎风,未经郎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466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光式新型开关
- 下一篇:一种用于编码器的隔离传输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