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客车的高强度耐震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16033.6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1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沈华明;汪锐;王华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时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0 | 分类号: | F28D1/00;F28F21/08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53 | 代理人: | 李伊飏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客车 强度 耐震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别涉及一种纯电动客车的高强度耐震散热器。
背景技术
纯电动客车是完全由可充电电池(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源的客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客车前进。纯电动客车是新能源客车的一个重要分类,从全球客车业的情况看,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纯电动客车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朝着产业化方向迈进。
近年来,随着客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客车的功率也逐步提升,对客车的散热性能、系统内压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耐久性能、耐腐蚀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有散热器领域中,铝制散热器已被广泛应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生产成本,而且散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也更好,但是国内很多客车主机厂使用的还是铜制散热器,因为客车需要频繁的停车和启动,在这样的条件下,普通铝散热器无法满足这样的强度要求。
众所周知,散热扁管的结构和翅片的设置对散热器的散热和强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多数铝制散热器的制造商在散热扁管的形状和材料使用上不合理,材料厚度不足,各零件间的焊接面积小,结构设置单一,普遍存在散热效率低,结构强度差和耐震能力弱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纯电动客车的高强度耐震散热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电动客车的高强度耐震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外框架主体和散热器芯体,所述散热器外框架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水散热器主体,所述水散热器主体的一侧设置有中冷器主体,所述水散热器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水散热器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中冷器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中冷器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散热器芯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中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内部设置有内散热带和外散热带,所述外散热带上设置有开窗,所述外散热带的两端设置有大封条,所述内散热带上设置有翅片,所述内散热带的两端设置有小封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散热器主体和中冷器主体均通过螺栓与所述散热器外框架主体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散热带为正弦波结构,所述外散热带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度为7.5~10.3mm,所述外散热带的波距为4~4.5mm,所述外散热带的一个完整波长为65~94mm,所述外散热带的开窗角度为27°~3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散热带采用矩形波结构,所述内散热带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度为2~3mm,所述内散热带的波距为7.5~9mm,所述内散热带的两个相邻波之间的切口间距为1~1.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小封条的高度为2~3mm,所述大封条的高度为7.5~10.3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板的壁厚为0.6~0.8mm,所述内散热带和外散热带的壁厚均为0.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大封条、小封条、内散热带、外散热带和隔板均是采用铝质材料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铝材料制作的,质量轻, 耐腐蚀性和散热性能好,采用中冷器和水散热器并排一体式布置,大大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性,同时改进了散热器芯体的结构,并且材料厚度及各零件间焊接面积均高于目前的散热器结构,提高了散热器的整体结构强度,散热效率和耐震能力。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中:1、散热器外框架主体;2、散热器芯体;3、水散热器主体;4、中冷器主体;5、进水口;6、出水口;7、进气口;8、出气口;9、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11、隔板;12内散热带;13、外散热带;14、开窗;15、大封条;16、翅片;17、小封条;18、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时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时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160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却塔破冰装置
- 下一篇:一种拼装式高效多孔冷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