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装箱船抗扭箱及舱口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57615.8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4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谢大建;莫中华;陆明锋;王磊;朱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4 | 分类号: | B63B3/54;B63B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装箱 船抗扭箱 舱口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船抗扭箱及舱口围结构型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装箱船抗扭箱及舱口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集装箱船型的发展也相当迅速,从船型诞生发展到如今的20,000TEU的船型,集装箱船一步步的向着大型化趋势发展。而集装箱船的大型化发展对船体强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船舶本身尺度在增加,要求的载箱量也在增加,以至于船体强度设计时采用的设计弯矩也在急剧的增加,同时,当船长达到一定程度时,规范要求船体强度还要考虑船船在营运过程中的波激振动的影响,这一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总纵强度要求。由于集装箱船甲板为大开口型式,可参与总纵强度的甲板结构比较狭窄,为了满足越来越高的甲板侧总纵强度要求,抗扭箱及舱口围结构部材板厚极大,由于极厚板的施工复杂,焊接量大,不但增加了现场建造工时量,同时也增加了船舶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船抗扭箱及舱口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装箱船抗扭箱及舱口围结构,包括舱口围结构本体和抗扭箱结构本体,所述舱口围结构本体的内纵壁侧设有侧板,侧板不设置纵向加强筋,所述舱口围结构本体的舷侧设有舱口围面板,舱口围面板下端加深设计至接近上甲板,所述上甲板的下方设有两根甲板纵向加强筋,甲板纵向加强筋进行大宽度设计,所述上甲板的舷侧设有外板,所述上甲板的内纵壁侧设有内纵壁板,所述甲板纵向加强筋下方设有下甲板,所述下甲板以上的外板及内纵壁板不设置纵向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舱口围结构本体的舱口围面板下端加深设计至接近上甲板,所述舱口围面板与上甲板之间的间距为400mm~500mm,侧板不设置纵向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抗扭箱结构本体的上甲板与下甲板间距为2000mm~2300mm。
优选的,所述抗扭箱结构本体的下甲板以上的外板及内纵壁板不设置纵向加强筋,上甲板的甲板纵向加强筋深度为1000mm~13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舱口围小面板设计及侧板纵向加筋板设计变为深度面板及侧板纵向不加筋设计,将传统的抗扭箱的外板及内纵壁纵向加筋设计变为不加筋及下甲板上移设计,且将传统的上甲板小深度纵向加强筋设计变为大深度加强筋设计,可以有效抵抗船体梁总纵弯曲和扭转弯曲,降低甲板侧及舱口围的弯曲应力及翘曲应力水平。本实用新型结构型式比较简单,纵向部材数量较少,在满足船体梁结构强度的同时,能有效的减少现场施工量及钢材使用量,降低建造施工难度,从而降低船舶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抗扭箱及舱口围结构方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抗扭箱及舱口围结构型式示意图。
图中:1、舱口围结构本体;2、抗扭箱结构本体;3、舱口围面板;4、上甲板;5、侧板;6、下甲板;7、外板;8、内纵壁板;9、甲板纵向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或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集装箱船抗扭箱及舱口围结构,包括舱口围结构本体1和抗扭箱结构本体2,舱口围结构本体1的内纵壁侧设有侧板5,侧板5不设置纵向加强筋,舱口围结构本体1的舷侧设有舱口围面板3,舱口围面板3下端加深设计至接近上甲板4,上甲板4的下方设有两根甲板纵向加强筋9,甲板纵向加强筋9进行大宽度设计,所述上甲板4的舷侧设有外板7,上甲板4的内纵壁侧设有内纵壁板8,所述甲板纵向加强筋9下方设有下甲板6,所述下甲板6以上的外板7及内纵壁板8不设置纵向加强筋9。
舱口围结构本体1的舱口围面板3下端加深设计至接近上甲板4,所述舱口围面板3与上甲板4之间的间距为400mm~500mm,侧板5不设置纵向加强筋9,抗扭箱结构本体2的上甲板4与下甲板6间距为2000mm~2300mm。
在抗扭箱结构本体2的下甲板6以上的外板7及内纵壁板8不设置纵向加强筋9,上甲板4的甲板纵向加强筋9深度为1000mm~13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576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可折叠电动车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极地航行船舶的海底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