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远程探测和安全监控的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88555.9 | 申请日: | 2016-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6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郑志军;袁成刚;赵云峰;刘星宇;韩福昌;吴文浩;蔡自成;杨隆源;刘琪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5/00 | 分类号: | B25J5/00;B25J1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蔡克永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远程 探测 安全 监控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远程探测和安全监控的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在生物,化学领悟的工厂中,如果发生了建筑倒塌事故,倒塌场地的监控探测工作便会给我们提供许多困难。考虑到生化污染危害,在不确定安全的情况下,是不允许人类直接参与动工的,因为生化辐射等是可以对人类造成巨大伤害的,这就要求我们拥有一个可以进行图像识别,安全监控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不仅要拥有图像识别的功能,还要拥有远程控制和对周围环境进行搬运,夹取必要现场样品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控方便的用于远程探测和安全监控的机器人。本实用新型具有图像采集、远程控制、绕避障碍、夹取试验物品的和防止自身倾倒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远程探测和安全监控的机器人,包括车身及驱动车身行走的轮子5;所述车身上部设有云台座7,云台座7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摄像头1、A鸵机2和B鸵机3;所述A鸵机2负责横向180°转动,B鸵机3负责纵向180°转动,为摄像头1提供多方位视角。
所述云台座7内部设有镂空层,在镂空层内安装电池11及其驱动板10,为机器人提供所需电能。
所述车身的底盘9背部安装有WiFi模块8,该WiFi模块8连接驱动板10,驱动板10为WiFi模块8提供电能;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通过WiFi模块8实现对摄像头1图像的控制与信息摄取以及机器人的无线操控。
所述底盘9的侧面安装有平行四边形机械臂,该平行四边形机械臂包括竖向平行设置的鱼眼杆15和传动连杆13;鱼眼杆15和传动连杆13的上端分别通过固定板12转动铰接;鱼眼杆15的下端通过转轴与活动安装在底盘9的侧面,传动连杆13的下端连接设置在底盘侧面的双轴鸵机套14,双轴鸵机套14连接双轴鸵机17,由双轴鸵机17通过双轴鸵机套14为该平行四边形机械臂提供鱼眼杆15和传动连杆13的摆动动力;可通过在固定板12安装抓手,可实现对不同高度物品的夹取与放置。
所述车身的前端设置有夹子4;夹子4的张开与夹紧动作由安装在其后的鸵机16提供,夹子4用于对前方物品的夹取和存放。
所述云台座7上方后端还设有一保护外壳6,用于在机器人将要发生倾覆时通过保护外壳6的尾端与地面接触,而获得支撑,使机器人在恢复稳定性的同时而不发生倾倒。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本实用新型摄像头1可横向和纵向180°转动,具有多方位视角。
本实用新型云台座7上方后端还设有一保护外壳6,用于在机器人将要发生倾覆时通过保护外壳6的尾端与地面接触,而获得支撑,使机器人在恢复稳定性的同时而不发生倾倒。
本实用新型简单的平行四边形机械臂,可以实现机械手对不同高度物品的夹取,大大提高了机器人工作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远程探测和安全监控的同时,夹取有必要的试验物品回安全场所进行试验,而且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拥有独立电源的,保证了它的长时间工作的能力,可以避免由于外接电源线引起的过障碍时候各种麻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结构简单、操控方便灵活;具有图像采集、远程控制、绕避障碍、夹取试验物品的和防止自身倾倒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除保护外壳后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为了便于观察机械臂的结构,而去除了保护外壳、云台后、摄像头1、A鸵机2和B鸵机3后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去除保护外壳和云台后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平行四边形机械臂的运动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远程探测和安全监控的机器人,包括车身及驱动车身行走的轮子5;所述车身上部设有云台座7,云台座7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摄像头1、A鸵机2和B鸵机3;所述A鸵机2负责横向180°转动,B鸵机3负责纵向180°转动,为摄像头1提供多方位视角。
所述云台座7内部设有镂空层,在镂空层内安装电池11及其驱动板10,为机器人提供所需电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885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具存放架
- 下一篇:无杆气缸驱动的平面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