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用节温器座及节温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29486.4 | 申请日: | 2016-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9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杨立坤;赵宇飞;陈佳;梁彦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用节温器座 节温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温器,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用节温器座及节温器组件。
背景技术
节温器是一种自动调温装置,其可根据冷却水温度的高低自动调节进入散热器的水量,改变水的循环范围,调节冷却系的散热能力,保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目前,节温器设于缸盖与变速器之间,节温器通过节温器座与缸盖连接,节温器座内设有冷却液流道,冷却液流道的进口与缸盖水套出水口连通,流道出口与节温器连通。由于现有的节温器座的流道进出口分设于流道管的两端,且相对布置,使得流道出口与变速器的距离较近,在流道出口安装节温器时容易造成节温器与变速器产生干涉,安装维修困难;同时,冷却液流道呈直线布置,结构尺寸大、占用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避免节温器与变速器干涉、安装维修方便的发动机用节温器座及节温器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发动机用节温器座,所述节温器座内设有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包括与缸盖液体出口连通的流道入口及与节温器连通的流道出口,所述流道出口的冷却液流向与流道入口的冷却液流向呈夹角布置,所述夹角为0°<θ<180°。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出口设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侧壁上,并朝上布置。
进一步的,θ=90°。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流道包括设有流道进口的第一流道及设有流道出口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通过第三流道连通,并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0°<β<180°。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入口设有用于穿设紧固件连接所述缸盖的第一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出口设有用于穿设紧固件连接所述节温器的第二安装孔。
一种节温器组件,包括设于变速器与缸盖之间的节温器,还包括上述所述的发动机用节温器座,所述冷却液流道的流道入口与缸盖连接,所述流道出口与节温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将流道出口的冷却液流向与流道入口的冷却液流向呈夹角布置,使得与流道出口连接的节温器与冷却液流道呈一定夹角安装,增大了节温器与变速器之间的距离,避免了节温器与变速器之间的干涉问题,安装维修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将流道出口设于冷却液流道的侧壁上,并朝上布置,使得节温器安装于流道的上部空间,其结构紧凑,且更好解决了节温器与变速器的干涉问题;同时,冷却液流道进一步呈夹角设置,其结构尺寸小、节省空间,且使得流道出口与变速器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大,从而安装于流道出口处的节温器与变速器的距离增大,更利于解决节温器与变速器的干涉问题。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应用中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中各标号表示:
1、节温器座;11、冷却液流道;111、第一流道;112、第二流道;113、第三流道;12、流道入口;13、流道出口;14、第一安装孔;15、第二安装孔;2、节温器;3、变速器;4、缸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海马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294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植保无人机发动机散热结构
- 下一篇:汽车水泵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