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有效
申请号: | 201620219003.9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7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伟 |
主分类号: | B61D25/00 | 分类号: | B61D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车组 气密 通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动车组车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动车组车侧 气密通风窗。
背景技术
动车组属于高速运行的列车,时速可达300公里以上,为保证乘客的舒适 性,现有动车组客室均为气密构造的固定窗,当列车供电或空调故障时,须通 过开启车门完成客室通风。而车门的开启影响列车牵引,且由于开门运行存在 安全隐患,无法进行开门运行。比如若空调系统发生故障时,只需通风机可, 但车窗封闭,车门开启后动车组无法继续运行。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4641762U,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动车组车侧气 密通风窗,包括安装于车体上的外框,所述外框内安装有活扇窗;所述活扇窗 的一端与所述外框铰接,所述活扇窗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外框的活扇把 手,但是该动车组车窗存在着功能单一,安全性差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显得尤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 以解决现有动车组车窗功能单一,安全性差的问题。一种新型动车组车侧气密 通风窗,包括通风窗外壳、导轨、固定窗、防撞网、活动窗、窗把手、窗轮、 安全窗、制动舱和弹簧片,所述的通风窗外壳安装在列车窗口上;所述的导轨 设置在通风窗外壳的下侧;所述的固定窗安装在通风窗外壳的左侧;所述的防 撞网安装在固定窗的外侧;所述的活动窗通过窗轮安装在固定窗的右侧;所述 的窗把手设置在活动窗的右中侧;所述的安全窗通过自脱杆和安全杆安装在制 动舱的左侧;所述的安全窗包括固定片,安全口,自脱杆,自脱扣和安全杆, 所述的固定片安装在安全窗的中上部;所述的安全口设置在固定片的下侧;所 述的自脱杆通过焊接安装在安全窗的右上侧;所述的自脱扣设置在自脱杆的内 部;所述的安全杆安装在安全窗的右下侧;所述的制动舱设置在通风窗外壳的 内部的右侧;所述的制动舱包括弹性杆,主动杆,主动扣,紧急杆,紧急按钮 和制动杆,所述的弹性杆安装在制动舱的左内侧;所述的主动杆安装在弹性杆 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的主动扣设置在主动杆的内部;所述的紧急杆安装在弹性 杆的内部;所述的紧急按钮安装在紧急杆的输出端;所述的制动杆安装在弹性 杆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的弹簧片安装在固定片的上侧。
所述的导轨具体采用铝合金材质导轨,有利于提高安全防护能力,耐磨, 增加使用功能。
所述的防撞网具体采用矩形的不锈钢丝网,有利于提高安全效果,使得使 用方便,防止乘客向外扔东西。
所述的窗轮具体采用工程塑料材质的侧滚轮,所述的窗轮具体采用3至4 个,有利于实现活动窗的活动功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的安全窗具体安装中空玻璃层,有利于在发生意外时,安全破碎,快 速逃生,使得通风窗功能更多。
所述的弹簧片具体采用弯片弹簧,有利于承受风的外力,使得安全窗更加 牢固降低维护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 新型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广泛应用于动车组车窗技术领域。同时,本实用新 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防撞网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安全效果,使得使用方便, 防止乘客向外扔东西。
2.本实用新型安全窗的设置,有利于在发生意外时,安全破碎,快速 逃生,使得通风窗功能更多。
3.本实用新型弹簧片的设置,有利于承受风的外力,使得安全窗更加 牢固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舱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通风窗外壳,2-导轨,3-固定窗,4-防撞网,5-活动窗,6-窗把手, 7-窗轮,8-安全窗,81-固定片,82-安全口,83-自脱杆,84-自脱扣,85-安全 杆,9-制动舱,91-弹性杆,92-主动杆,93-主动扣,94-紧急杆,95-紧急按钮, 96-制动杆,10-弹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伟,未经叶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2190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