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钻防尘罩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33706.X | 申请日: | 2016-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2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海;林宣佐;翟洪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鸿盛房屋节能体系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B23B45/02 | 分类号: | B23B45/02;B25F5/00;B08B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钻 防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除尘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手电钻的防尘罩。
背景技术
电钻是一种用于金属材料、木材、塑料等钻孔的工具。手电钻广泛用于建筑、装修、家具等等行业,用于在物件上开孔或洞穿物体。
在用手电钻进行钻孔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特别是在塑料等材料上钻孔时所产生的粉尘会对操作工人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危害,大量的粉尘飘散在空气中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为了消除粉尘的影响,在大量使用电钻的厂房中会设置专门的吸尘通风装置。这种吸尘通风装置不仅成本高而且使用及不方便。
手电钻大多数由单个操作者操作使用,使用地点不固定。普通的吸尘通风装置并不适用于手电钻的防尘除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活的电钻防尘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波纹状罩筒,罩筒的前端为敞口、后端带有中间开孔的筒底,所述筒底中间的开孔处带有内径与电钻壳体前端外径相等的固定套。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
1、在固定套外设置固定夹。
2、罩筒前端的敞口呈喇叭状。
3、筒底上设置排尘口,排尘口上连接粉尘输送管,粉尘输送管与粉尘回收箱相连。
本实用新型根据手电钻的结构特点及使用环境而设计。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罩筒罩在电钻的钻头外、固定套套电钻壳体的前端,在用电钻进行钻孔作业时所产生的碎削、粉末、粉尘等被挡在罩筒内,不会产生飞溅、散落等。可以有效地防止钻孔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尤其能够防止钻孔粉尘对电钻操作者造成伤害。本实用新型直接固定在电钻壳体的前端,其安装和拆卸可以与钻头的装配或更换同步进行,安装和拆卸都十分方便。
罩筒由弹性材料构成波纹状结构,其长度自由可调,可以随着钻头钻入深度的变化而变化,不会影响电钻的正常使用。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波纹状罩筒的前端在弹力的作用下紧贴在被钻材料的表面,具有自然密封的效果,可有效地防止粉尘的飞溅。
一般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不需要任何辅助动力。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将用电钻钻孔时所产生的粉末、粉尘阻挡在罩筒内,不仅可以消除粉尘对环境的污染,也能预防粉末飞溅造成人身伤害,而且还有利于粉末的回收。本实用新型兼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优点,特别适用于手电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的描述。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组成包括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波纹状罩筒2,罩筒的前端为敞口、后端带有中间开孔的筒底,所述筒底中间的开孔处带有内径与电钻壳体前端外径相等的固定套。使用时将罩筒罩在手电钻4的钻头1外、固定套套电钻壳体的前端,即可实现防尘罩与电钻之间的安装与固定。
为了使防尘罩与手电钻之间的固定更牢固,可以在固定套外设置固定夹3,通过固定夹,将防尘罩紧固在电钻壳体前端。
为了使防尘罩与被钻体表面很好地接触,达到更好的防尘效果,可将罩筒前端的敞口设计成喇叭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筒底上设置排尘口,排尘口上连接粉尘输送管5,粉尘输送管的另一端连接粉尘回收箱。粉尘回收箱可以是设置有吸尘和过滤装置的箱体。该实施方式更适合于钻孔量大、需要长期连续作业的场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鸿盛房屋节能体系研发中心,未经哈尔滨鸿盛房屋节能体系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337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运输机构孔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轴向调节式卡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