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冷却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32760.2 | 申请日: | 2016-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5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曹庆新;刘阳;孙永权;杨彦彬;茅君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电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4 | 分类号: | B60K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何龙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冷却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车冷却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汽车主机厂在开发电动车时,均沿用了现有发动机的冷却方式,按照布置方式,气流从前保进气格栅进入,依次经过冷凝器、散热器和冷却风扇,冷凝器、散热器和冷却风扇均单独与车身安装,安装较为繁琐,费时费力,并且,冷却风扇的启动较为频繁,浪费电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冷却模块,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动车冷却模块,包括散热器、冷凝器和冷却风扇,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一侧,所述冷却风扇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另一侧,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冷却风扇之间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冷凝器与车身可拆卸连接。
从电机及其控制器实际散热量需求设计出发,结合空调冷却系统中冷凝器的散热需求,将散热器、冷凝器和冷却风扇等模块化,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从车身上拆卸或安装,气流从前保进气格栅进入,依次经过散热器、冷凝器和冷却风扇,在空调开启制冷的时候,冷却风扇开启,天气不热且不需要开启空调制冷时,根据需要选择冷却风扇是否开启,可以尽可能少得启动冷却风扇,从而实现整车运行省电。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冷凝器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冷凝器的底部为过冷区扁管,所述散热器的底部高度高于所述过冷区扁管的高度。
散热器的尺寸较小,可以降低功耗,实现整车运行省电,过冷区扁管不被散热器所遮挡,各部分之间互不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下半部分。
一般情况下,风流会从冷凝器的下半部分进入,因此,将散热器设置于冷凝器的下半部分可以确保风流从散热器经过,以便于更好地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的两端均设置有竖向且用于与车身连接安装的集流管,所述集流管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用于安装的减震垫,所述减震垫设置于所述集流管和车身之间。
减震垫与车身配合安装,将整个冷却模块安装于车身内,可以减小冷却模块的晃动,安装后的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集流管之间通过第一紧固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紧固机构为至少四个且分布于所述冷凝器的横向两端,所述第一紧固机构包括Y型件、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一预埋螺母,所述Y型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弧形件和固定件,所述弧形件为弧形且与所述集流管贴合,所述弧形件与所述集流管之间刚性连接,所述固定件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预埋螺母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预埋螺母配合。
Y型件与集流管之间刚性连接,Y型件与散热器之间通过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一预埋螺母连接,散热器与冷凝器之间可以拆卸,制作、安装等较为简便,方便拆卸维修等。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件与所述集流管之间焊接。
焊接使得弧形件和集流管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冷凝器之间通过第二紧固机构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件为至少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顶端和底端,所述连接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冷却风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紧固机构之间可拆卸连接。
第二紧固机构和连接件相互配合,使得冷却风扇和冷凝器可拆卸连接,方便部件的更换和维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紧固机构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第二预埋螺母和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一紧固件位于所述冷凝器的顶端且所述第二紧固件位于所述冷凝器的底端,或所述第一紧固件位于所述冷凝器的底端且所述第二紧固件位于所述冷凝器的顶端,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均为至少两个,所述冷凝器的顶端或底端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紧固件嵌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紧固件卡设于所述冷凝器的边缘,所述第二预埋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一紧固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紧固件对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二预埋螺母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卡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电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未经北京电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327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