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组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074616.8 | 申请日: | 2016-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5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 发明(设计)人: | 石林;黄佳庆;吴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北仑海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 |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姚娟英;邓青玲 |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电池组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动力电池组是根据用户电压需求通过对单节电池的串联与并联组合而成,电池组的结构与使用方式简单,每节电池在电池组中的位置固定,如果单节电池损坏就会影响整个电池组不能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可以处于电池组中任一位置的动力电池组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动力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和由N-1个相互串联连接的电池基本单元组成的电池组,第一个电池基本单元的正极引出第一电力主线,第一个电池基本单元的负极和第二个电池基本单元的正极引出第二电力主线,第二个电池基本单元的负极和第三个电池基本单元的正极引出第三电力主线,依次类推,至第N-2个电池基本单元的负极和第N-1个电池基本单元的正极引出第N-1电力主线,第N-1个电池基本单元的负极引出第N电力主线;每个电池单体均通过管理模块挂接于电力主线之上,其中管理模块具有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电池单体的正极与管理模块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电池单体的负极与管理模块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管理模块还具有N个引线端,其中第一引线端与第一电力主线连接,第二引线端与第二电力主线连接,依次类推,至第N引线端与第N电力主线连接;管理模块的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分别与N个引线端中的两个引线端连接,同时满足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不与同一根引线端连接,正极输入端;与正极输入端连接的引线端序号小于与负极输入端连接的引线端序号,N为大于2的自然数。
作为改进,与正极输入端连接的引线端序号和与负极输入端连接的引线端序号为相邻的序号。
所有管理模块均与主控制器连接,且每个管理模块均具有独立的编号,主控制器内保存有挂接在每个电池基本单元上的管理模块的编号;所述管理模块包含采集电池单体电流、电流、温度的信息采集模块,主控制器根据管理模块中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电池单体的电流、电流、温度,来判断电池单体是否故障,从而统计挂接在每个电池基本单元中电池单体的数量,进而调整其他正常的电池单体挂接的引线端序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电池组中引入电力主线,电池单体依靠管理模块挂接于电力主线上,改变管理模块的设置就可以实现电池单体在电力主线上的连接位置;
2、改变传统连接方式,使用管理模块,使电池单体不基于物力连接位置的限制,方便安装、维护;
3、动态调整电池单体在电力主线上位置,充分发挥每一电池基本单元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动力电池组结构,其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和由N-1个相互串联连接的电池基本单元组成的电池组,每个电池基本单元包括多节相互并联连接的电池;第一个电池基本单元的正极引出第一电力主线1,第一个电池基本单元的负极和第二个电池基本单元的正极引出第二电力主线2,第二个电池基本单元的负极和第三个电池基本单元的正极引出第三电力主线3,依次类推,至第N-2个电池基本单元的负极和第N-1个电池基本单元的正极引出第N-1电力主线N-1,第N-1个电池基本单元的负极引出第N电力主线N;每个电池单体均通过管理模块挂接于电力主线之上,其中管理模块具有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电池单体的正极与管理模块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电池单体的负极与管理模块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管理模块还具有N个引线端,其中第一引线端与第一电力主线连接,第二引线端与第二电力主线连接,第三引线端与第三电力主线连接,依次类推,至第N引线端与第N电力主线连接;管理模块的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分别与N个引线端中的两个引线端连接,同时满足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不与同一根引线端连接,与正极输入端连接的引线端序号和与负极输入端连接的引线端序号为相邻的序号,与正极输入端连接的引线端序号小于与负极输入端连接的引线端序号,N为大于2的自然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北仑海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北仑海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46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