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互式湿沉降净化调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6933.0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4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裴丽欣;马琳娜;宋淑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14;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海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01 | 代理人: | 孟树勋 |
地址: | 05006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互式 沉降 净化 系统 | ||
1.一种交互式湿沉降净化调蓄系统,具有箱体(1),所述箱体(1)具有底壁和四个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的底壁具有排水口(103),该排水口(103)由构成箱体(1)的底壁的位于箱体(1)底端四周的边缘板(104)形成,排水口(103)处设有使箱体实现存储水分或者与地面进行交互渗透两种模式的开合控制组件(3);
在所述的箱体(1)的腔体内,从下往上依次叠放设置滞留消解层(5)、过滤层(6)、基质层(7)、固定层(8)、植物茎叶层(2),上述的滞留消解层(5)、过滤层(6)、基质层(7)、固定层(8)由所述的边缘板(104)支撑;
所述固定层(8)为网状结构的网筛,固定层(8)设于基质层(7)的上面;所述基质层(7)具有第一子箱体(701)、填充材料(703),第一子箱体(701)具有底壁和四个侧壁,第一子箱体(701)的底壁带有多个第一通孔(702)而成为筛子结构,第一子箱体(701)的空腔内设有填充材料(703),填充材料(703)为泥炭土;所述过滤层(6)选用无纺聚酯纤维布;所述滞留消解层(5)具有第二子箱体(501)、生物膜填料(502),第二子箱体(501)具有底壁和四个侧壁,第二子箱体(501)的底壁在与上述排水口(103)相对应的位置带有多个第二通孔(503)而成为筛子结构,第二子箱体(501)的每个侧壁上皆具有多个通水孔(504);第二子箱体(501)的空腔内设有生物膜填料(502);
所述的箱体(1)内,箱体(1)的底壁和四个侧壁与第二子箱体(501)的外侧壁形成一个环形的集水槽(4),集水槽(4)的宽度为3.5~5.5厘米,集水槽(4)通过第二子箱体(501)的每个侧壁上的多个通水孔(504)与第二子箱体(501)的空腔相连通;
所述的开合控制组件(3)具有固定板(302)、位于固定板上面的移动板(301)、用于拨动移动板使移动板处于左右侧两个工位的数个推手(303),数个推手(303)固定于移动板上,固定板(302)、移动板(301)设于排水口(103)处,固定板(302)与所述的箱体(1)的底壁固定连接,移动板(301)位于固定板(302)和第二子箱体(501)的底壁之间,移动板(301)带有多个第一渗水孔(301a),固定板(302)带有多个第二渗水孔(302a),当移动板(301)处于左侧工位时,移动板上的第一渗水孔(301a)与固定板上的第二渗水孔(302a)相互错位而处于闭和状态,当移动板(301)处于右侧工位时,移动板上的第一渗水孔(301a)与固定板上的第二渗水孔(302a)对齐而处于开启状态,在开启状态第二子箱体(501)上的多个第二通孔(503)通过移动板上的多个第一渗水孔(301a)与固定板上的多个第二渗水孔(302a)分别一一对应而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式湿沉降净化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箱体(1)为长方体形,上述集水槽(4)呈“回”字型,箱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方便搬运箱体的把手(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式湿沉降净化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口(103)为长方形,排水口(103)的面积为箱体(1)的底端面积的85%~90%,移动板上的每个第一渗水孔(301a)与固定板上的每个第二渗水孔(302a)以及第二子箱体(501)上的每个第二通孔(503)皆为圆孔,孔径皆为3~5毫米,移动板上的所有第一渗水孔(301a)的面积总和为箱体的底端面积的30%~50%,相应地固定板上的所有第二渗水孔(302a)的面积总和为箱体的底端面积的30%~50%,第二子箱体(501)上的所有第二通孔(503)的面积总和为箱体的底端面积的3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式湿沉降净化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通孔(702)、每个通水孔(504)皆为圆孔,每个第一通孔(702)的直径为3~5毫米,每个通水孔(504)的直径为3~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式湿沉降净化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植物茎叶层(2)为佛甲草的茎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式湿沉降净化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生物膜填料(502)为软性纤维悬挂式填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式湿沉降净化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生物膜填料(502)为聚氨酯生物填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693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