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可变进气歧管气密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8011.9 | 申请日: | 2016-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7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钟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博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阮帆 |
地址: | 318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可变 歧管 气密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歧管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发动机可变进气歧管气 密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可变进气歧管是汽车发动机上的一个重要部件,可变进气歧管通过 改变进气管的长度和截面积,提高燃烧效率,使发动机在低转速时更平稳、扭 矩更充足,高转速时更顺畅、功率更强大。可变进气歧管在出厂后一般都要对 其进行气密性检测,所以人们研制出了检测可变进气歧管气密性的设备,但是 现有这些气密性检测设备的结构比较复杂,检测效率低,检测的结果并不理想, 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准确的发 动机可变进气歧管气密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发动机可变进气歧管气密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前、后侧分别 设有前平台与后平台,前平台与后平台共同形成检测台,前平台前、后侧的底 座上设有将歧管压紧固定的压板,压板由第一动力装置驱动压紧或松开歧管, 后平台上设有支撑块,后平台上侧的支架上设有压紧固定歧管的压块,压块由 第二动力装置驱动上下移动压紧或松开歧管,前平台左、右侧与前侧以及后平 台后侧均设有第三动力装置,每个第三动力装置的活动杆的外端均设有封堵歧 管前侧、后侧开口的堵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压板的头部设 有压块、中部铰接在前平台的铰接座上、尾部与第一动力装置的活动杆的外端 铰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块为一个以上,压块间隔设置在安装板上,第 二动力装置驱动安装板上下移动压紧或松开歧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块的下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底部圆 滑过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平台左侧的第三动力装置固设在滑座上,滑座 滑设在安装座上,滑座由固定在安装座上的气缸驱动左右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平台右侧的第三动力装置为两个,其中一个第 三动力装置安装在安装板上,安装板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第三动力装置安装在 安装板上,安装板中部与固设在底座的铰接座铰接、尾部由固定在底座上的气 缸的活动杆的外端铰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块的前侧壁间隔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凹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平台前侧与后平台后侧的第三动力装置分别通 过安装板安装在前平台、后平台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平台的上表面的两侧均设有定位凸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以及第三动力装置 为气缸或油缸或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进气歧管放置在由前平台与后平台形成的检测台上, 第一动力装置驱动压板转动,压板的头部将歧管的压紧固定,第二动力装置驱 动压块向下移动压紧固定歧管,压板与压块共同将歧管压紧固定在检测台上, 接着第三动力装置的活动杆上的堵头将歧管上的开口封堵住,最后进气歧管连 接进气管,通过计算机采集数据来检测歧管的气密性是否良好,检测速度快、 时间短,大大的提高了歧管气密性检测的工作效率高,检测结果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
发动机可变进气歧管气密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前、后侧 分别设有前平台2与后平台3,前平台2与后平台3共同形成检测台,前平台2 前、后侧的底座1上设有将歧管压紧固定的压板4,压板4由第一动力装置5驱 动压紧或松开歧管,后平台3上设有支撑块6,后平台3上侧的支架7上设有压 紧固定歧管的压块8,压块8由第二动力装置9驱动上下移动压紧或松开歧管, 前平台2左、右侧与前侧以及后平台3后侧均设有第三动力装置10,每个第三 动力装置10的活动杆的外端均设有封堵歧管前侧、后侧开口的堵头11,压块8、 压板4与堵头11的数量根据歧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博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博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80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