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件翻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5743.2 | 申请日: | 2016-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7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陆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陆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9/00 | 分类号: | B66F19/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陈丽新 |
地址: | 21415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件 翻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尤其是用于组立完成后的T型或H型钢及一些特殊的外径、重量较大,长度较短的筒体、管道的0°到180°翻转、以及移动工件的翻转移动,特别是应用于焊接翻转、矫正翻转、组立翻转以及检验探伤、手工焊接等工位上的工件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企业在对大型工件的翻转一般采用吊车斜拉或斜吊进行工件的翻转,但行车斜吊属于违规操作,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其次在斜吊及翻转过程中,工件被斜拉部位在翻转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均,在翻转瞬间受力陡然剧增,导致工件容易受损和变形。再者,行车斜吊费时费工,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且翻转轻巧,工件不易受损和变形的,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翻转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工件翻转装置,包括底座和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固定机架和移动机架,所述固定机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移动机架通过导轨可移动地与所述底座连接;L型第一转臂通过转轴甲可转动地与固定机架连接;L型第二转臂通过转轴乙可转动地与移动机架连接,且可随所述移动机架平移。
进一步地,L型第一转臂通过轴甲与翻转驱动机构甲一端连接;翻转驱动机构甲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机架连接固定;L型第二转臂通过轴乙与翻转驱动机构乙一端连接;翻转驱动机构乙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机架连接固定,所述移动机架与水平驱动机构一端连接,水平驱动机构的另一端固定与底座上。所述翻转驱动机构甲提供L型第一转臂转动的动力,所述翻转驱动机构乙提供L型第二转臂转动的动力,水平驱动机构提供移动机架在所述底座上平移的动力。
所述翻转驱动机构甲、所述翻转驱动机构乙、所述水平驱动机构可是液压驱动,机械驱动或电机驱动等等。
进一步地,L型第二转臂的短臂上设有托梁组A,所述托梁组A的底部与顶伸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顶伸机构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移动机架上,所述托梁组A可相对所述L型第二转臂的短臂上下移动。所述顶伸机构可以是液压驱动机构等。
其中,所述L型第二转臂的短臂包括并列设置的短臂甲和短臂乙。L型第一转臂的短臂包括并列设置的短臂丙和短臂丁。
可以是:
一、所述短臂甲与所述短臂乙两内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L型第一转臂的短臂两外侧边之间的宽度,所述L型第一转臂的短臂在所述底座长度方向的延长后位于所述短臂甲与所述短臂乙之间。
进一步地,短臂丙外侧边和短臂丁外侧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短臂甲与所述短臂乙内侧边之间的宽度。
二、L型第一转臂的短臂包括并列设置的短臂丙和短臂丁;所述L型第二转臂的短臂包括并列设置的短臂甲和短臂乙;所述短臂甲与所述短臂乙的外侧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短臂丙和所述短臂丁的两内侧边之间的宽度。
其中,所述短臂甲和所述短臂乙之间可以设有间距。所述短臂丙和所述短臂丁之间可以设有间距。所述短臂甲与所述短臂乙之间设有间距、所述短臂丙和所述短臂丁之间设有间距,目的是使具有筒状、柱状等圆形外表的工件在放置于L型第一转臂或L型第二转臂上时,有效地避免工件滚动,并可迅速使工件重心位于所述短臂甲与所述短臂乙中间或位于所述短臂丙与所述短臂丁中间。
L型第一转臂的短臂承载工件的面、L型第二转臂的短臂承载工件的面均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平面,也可是栅格状的平面,可以是弧形曲面等等,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L型第一转臂的短臂设有托梁组B,所述托梁组B包括托梁丙和托梁丁,所述托梁丙固设于所述短臂丙上,所述托梁丁固设于所述短臂丁上。
其中,所述托梁组A与所述托梁组B同时接触工件时,所述托梁组A的上端面与所述托梁组B的上端面不在同一高度。
当移动机架带动所述L型第二转臂平移,使L型第二转臂的短臂位于所述L型第一转臂的短臂内侧时,即所述短臂丙和所述短臂丁位于所述短臂甲与所述短臂乙的内侧时,可以是所述托梁组A的上端面低于所述托梁组B的上端面,或所述托梁组A的上端面与所述托梁组B的上端面位于同一高度。
当移动机架带动所述L型第二转臂平移,使L型第二转臂的短臂位于所述L型第一转臂的短臂外侧时,即所述短臂丙和所述短臂丁位于所述短臂甲与所述短臂乙的内侧,可以是所述托梁组A的上端面高于所述托梁组B的上端面,或所述托梁组A的上端面与所述托梁组B的上端面位于同一高度。所述托梁组A的上端面高于所述托梁组B的上端面,可以减少顶伸机构中油缸中活塞杆的行程,提高顶伸机构的耐受力和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陆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陆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57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带卷翻转起吊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