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STM32的承载平台平衡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2930.5 | 申请日: | 201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8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商启航;张诤然;巴为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3/12 | 分类号: | G05D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4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tm32 承载 平台 平衡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衡调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STM32的承载平台平衡调整装置,属于货车承载平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运输业也变得相当发达。但运输的路途中,总会遇到一些陡坡或是道路崎岖地段,因此,怎样快速并且安全地完成一次运输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现在长途运输一般采用的运输工具都是卡车或者集装箱。若是路途中遇到陡坡,加之货物较重,很可能会造成翻车或者是货物掉落等情况。目前这种运输方式使得运送过程非常不安全,不仅增加了运输工人的风险、也增加了货物损坏的风险。
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本文提出将运载货物的平台改装为由自动伸缩杆支撑的平台,并通过安装在平台上的陀螺仪实时检测此时平台的角度,根据偏移的角度控制该平台旋转相应的角度以使永远保持水平状态,这样无论多么陡峭的路都可以保证运输的货物保持水平不掉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STM32的承载平台平衡调整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承载平台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倾斜、不平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STM32的承载平台平衡调整装置,包括控制器、角度测量模块、角度调整模块、显示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控制器、角度测量模块和角度调整模块提供电源电压;所述角度测量模块检测承载平台倾斜角度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角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给角度调整模块以调平承载平台,并将角度信号传递给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整模块包括四个步进电机和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于承载平台的四角,与步进电机连接;所述步进电机通过驱动器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步进电机的驱动器采用L298N电机驱动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采用STM32F103ZET6系列MCU。
进一步的,所述角度测量模块采用MPU6050系列六轴加速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模块采用SSD1289液晶显示屏。
进一步的,还包括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键盘输入模块,所述键盘输入模块与控制器连接,键盘输入模块包括启、停和角度调整命令,控制器根据键盘输入的命令输出控制信号给角度调整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六轴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承载平台的倾斜角度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输出控制器信号给步进电机能够精确地控制伸缩杆实现平台角度的调整,以使永远保持水平状态,这样无论多么陡峭的路都可以保证运输的货物保持水平、不掉落。本实用新型平衡调整装置易实现,效果显著,能够精确控制承载平台保持水平。
2、角度调整模块采用步进电机和伸缩杆,步进电机控制伸缩杆伸缩来达到调整角度的目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调整速度快。
3、控制器采用STM32F103ZET6系列的MCU,具有处理能力强、低功耗特点,能够节约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STM32的承载平台平衡调整装置,包括控制器、角度测量模块、角度调整模块、显示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控制器、角度测量模块和角度调整模块提供电源电压;所述角度测量模块检测承载平台倾斜角度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角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给角度调整模块以调平承载平台,并将角度信号传递给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优选的,角度调整模块包括四个步进电机和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于承载平台的四角,与步进电机连接;所述步进电机通过驱动器与控制器连接。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相应角位移的控制电机,由于控制器直接输出的脉冲信号驱动功率有限,很难直接驱动步进电机运转。所以必须经过驱动器进行脉冲放大,此实施例中驱动器采用L298N电机驱动器。L298N驱动芯片驱动多台步进电机同时独立工作,使控制器能控制多台步进电机的起停、换向顺序、速度和位置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29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