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钩自动吊装结构及吊装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1267526.1 | 申请日: | 2016-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3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 发明(设计)人: | 施经东;刘勇;周建国;万本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双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C13/22 | 分类号: | B66C13/22;B66C13/48;B66C13/46;B66C13/06;B66C9/14;B66C17/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2 | 代理人: | 翟中平;张俊 |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吊装 吊机 吊钩 工位 双钩 移动式吊机 吊装结构 升降位置 伺服控制系统 复合压力管 上检测开关 缠绕成型 机架两端 冷却定型 起吊位置 前后移动 升降导轴 升降过程 同步控制 脱模工位 平稳性 摆动 吊杆 模具 升降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复合压力管生产线中在缠绕成型工位、冷却定型工位、脱模工位由伺服控制系统进行确定每个工位前后移动的位置、升降位置、起吊位置进行精确吊装的双钩自动吊装结构及吊装方法,包括PLC控制器,由移动式吊机机架、左吊机、右吊机构成;左吊机、右吊机安装在移动式吊机机架两端且左吊机和右吊机在PLC的控制下同步升或降。优点:一是采用吊钩升降导轴进行导向的设计,解决了左右吊钩在升降过程中的摆动现象,吊装时实现了对左右吊钩升降位置的同步控制,确保了所吊装模具升降时的平稳性;二是吊钩上检测开关对吊杆的检测,确保了吊装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复合压力管生产线中在缠绕成型工位、冷却定型工位、脱模工位由伺服控制系统进行确定每个工位前后移动的位置、升降位置、起吊位置进行精确吊装的双钩自动吊装结构及吊装方法,属专用吊装结构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复合压力管生产线中在缠绕成型工位、冷却定型工位、脱模工位吊装方式采用工厂行车吊装方式。其不足之处:一是工厂行车的吊钩为钢绳式软钩,在钩模过程中无法自动钩模,只能用人工挂钩;二是工厂行车的吊钩为钢绳式软钩,在吊装运行过程中,摆动较大且各个工位之间位置无法精准落位控制;三是工厂行车运行控制方式为人工手操器操作,无法实现自动化吊装作业。
发明内容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在复合压力管生产线中在缠绕成型工位、冷却定型工位、脱模工位由伺服控制系统进行确定每个工位前后移动的位置、升降位置、起吊位置进行精确吊装的双钩自动吊装结构及吊装方法。
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上:1、左右吊机上下升降由伺服电机驱动升降机对吊钩进行上下升降动作,升降时由两根(或两根以上)导轴进行导向的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一。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采用导轴作了左右吊钩升降的轨迹,既避免了左右吊钩升降过程中的摆动,又确保了吊装时左吊机和右吊机升降进行位置同步控制,使得吊装的模具升降时平稳。2、左右吊机的吊钩上装有两个检测开关的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二。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在吊钩吊起模具的左吊杆和右吊杆时进行检测,并对起吊位置进行核对,若位置与检测不一致时,吊机无法起吊,确保了吊装的安全性。
技术方案1:一种双钩自动吊装结构,包括PLC控制器,由移动式吊机机架、左吊机、右吊机构成;左吊机、右吊机安装在移动式吊机机架两端且左吊机和右吊机在PLC的控制下同步升或降。
技术方案2:一种双钩自动吊装结构的吊装方法,左右吊机上下升降由伺服电机驱动升降机对左右吊钩进行上下升降动作,升降时由两根或两根以上导轴进行导向,吊装时左吊机和右吊机的吊钩上装有两个检测开关,在吊钩吊起模具时对左吊杆和右吊杆进行检测,并对起吊位置进行核对,若位置与检测不一致时,吊机无法起吊;若位置与检测一致时,左吊机和右吊机升降进行位置同步控制,使得吊装的模具平稳升降。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采用吊钩升降导轴进行导向的设计,解决了左右吊钩在升降过程中的摆动现象,吊装时实现了对左右吊钩升降位置的同步控制,确保了所吊装模具升降时的平稳性;二是吊钩上检测开关对吊杆的检测,确保了吊装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双钩自动吊装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双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双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75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