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纳米管修饰二氧化硅与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55434.1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4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师春生;王思琪;赵乃勤;刘恩佐;何春年;何芳;李群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3;H01M4/62;H01M4/48;H01M4/38;H01M10/0525;C01B32/15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修饰 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纳米管修饰二氧化硅与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紧张,而传统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许多年的过度开采也已接近枯竭,同时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也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如酸雨、温室效应、雾霾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清洁又高效的储能材料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而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具有生产成本低、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自放电率小、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环境友好等优势,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石墨类碳材料一般被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锂反应形成LiC6,其理论比容量仅为372mAh/g,对于电动汽车、军工、航空航天等需要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应用的领域难以得到满足。因此,现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材料的比容量,获得长的充放电循环寿命,以及大倍率下良好的充放电性能。
在众多的合金负极材料中,硅基材料被认作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它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的工作电压平台,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而氧化硅基材料作为硅基材料中的一种同样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1965mAh/g),且材料来源广泛,储量丰富,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又对环境无污染。因此,在高比容、高功率负极材料的研究当中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但是类似于其他的合金材料,氧化硅材料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大的体积膨胀(~300%),从而使得材料整体结构遭到破坏,甚至粉化瓦解,最终造成很快的容量衰减和较大的不可逆容量;除此之外,氧化硅材料本身的导电率很低,阻碍了锂离子的快速脱嵌和离子、电子的传输效率,导致材料具有较差的倍率和循环性能。目前解决该类材料问题的方法主要是设计和制备纳米工程化的材料,如纳米氧化硅颗粒、纳米氧化硅管、多孔氧化硅纳米带、多孔氧化硅纳米块等,并实现与各类碳材料的复合,如石墨烯、三维碳网络等。这样制备的复合材料,一方面纳米尺寸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或具有空心、多孔的结构,都可以为体积膨胀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减少体积膨胀的影响;另一方面与碳材料复合可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或设计成碳包覆结构,也保证了材料结构的完整性。目前,制备二氧化硅材料大多采用Stober溶胶凝胶法,硅源大多为剧毒的正硅酸乙酯,对身体危害性很大,且与碳材料的复合也大多只是进行一个简单的混合,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改善还有待提高。
碳纳米管作为一种具有石墨化结构的碳材料,由于其具有高的比表面积、高的导电率和良好的嵌锂性能,可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纳米管修饰二氧化硅与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和稳定性,应用前景广泛,制备方法简单,也适用于批量生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一种碳纳米管修饰二氧化硅与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是由二氧化硅与碳均匀复合后在其基体上负载碳纳米管构成。其中,二氧化硅与碳复合的颗粒尺寸为15-8nm,负载的碳纳米管直径为20-10nm,长度为50-200nm;在复合材料中二氧化硅与碳的质量百分比为:(0.3~0.5):(0.7~0.5)。
上述结构的碳纳米管修饰二氧化硅与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九水偏硅酸钠为硅源,采用化学沉淀法,按九水偏硅酸钠与去离子水与浓盐酸摩尔比为(15~20):(830~850):(120~125)计,将硅源与水和浓盐酸混合,搅拌静置,得到胶状混合物;再将胶状混合物用去离子水洗净多余的盐酸后,超声分散均匀,以多巴胺盐酸盐为碳源,按硅源最终得到的SiO2与多巴胺质量比为(0.8~1.2):(1.8~2.4)计,在Tris-HCl缓冲液条件下,连续搅拌进行氧化自聚合,经水洗离心后,烘干研磨,得到混合粉末;
(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粉末过筛后,置于炉膛中进行煅烧:在保护气氛下,先以1-3℃/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400℃,保温2h进行聚多巴胺的裂解,再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00℃,保温3h进行碳化,反应结束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产物A;
(3).以六水硝酸钴为钴源,按钴源中钴占全部混合物质量百分数的1-2%计,与步骤(2)制得的产物A在酒精中超声分散均匀后,水浴浸渍搅干,得到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54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