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重保险锁紧机构调整臂有效
| 申请号: | 201611245532.7 | 申请日: | 2016-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10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 发明(设计)人: | 付学松;刘贤彪;陈红;张思哲;董红莉;王国强;孙玉园;代一文;李仁合;杨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65/42 | 分类号: | F16D65/42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方文倩 |
| 地址: | 24100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卡板 紧固装置 双重保险锁 机构调整 蜗杆轴 壳体 蜗杆 转动 松紧 控制调节机构 螺栓 安全隐患 安装方便 壳体固定 壳体连接 壳体外部 控制螺杆 头部转动 制动间隙 调整臂 可调节 槽型 回退 自锁 制动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重保险锁紧机构调整臂,包括壳体、蜗杆、蜗杆轴和可调节限制蜗杆转动的控制调节机构,所述调整臂还包括紧固装置和设于壳体外通过紧固装置与壳体连接的卡板,所述卡板设有用于配合紧固装置松紧进行控制螺杆轴调节转动的槽型调节机构。本发明将卡板设计在壳体外部,通过卡板限制蜗杆轴头部转动,精确调整制动间隙,且能解决制动时回退现象,消除安全隐患;通过螺栓将卡板与壳体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自锁能力非常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调整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重保险锁紧机构调整臂。
背景技术
在现有汽车制动系统中,汽车调整臂主要功能为根据刹车片的磨损程度,适时调节刹车片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以达到最佳刹车效果。不仅如此,调整臂还担负着传递制动扭矩,制动和回位的功能,所以要求在工作过程中可以自锁,且要求有较高的使用寿命。
汽车在行驶中难免会发生振动颠簸,因此经常引发调整臂松动,从而影响汽车的制动效果,驾驶者不得不经常对调整臂进行调整。
目前市场上的防松锁紧调整臂款式各种各样,目的都是如何防止调整好的调整臂不再松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一种调整臂,其结构主要包括壳体、涡轮、蜗杆和蜗杆轴,涡轮和蜗杆设于壳体内且相互啮合,蜗杆轴与蜗杆同连,在蜗杆上开设有十二等分的球窝,在壳体上下两侧的相应位置开设有孔,将钢球通过壳体上下两侧的孔装入蜗杆轴的相应球窝内,在钢球上再装入弹簧,然后将盖板用螺栓固连在壳体上以压紧弹簧。汽车制动时,通过弹簧压紧钢球的弹簧力,以阻止钢球从蜗杆轴上的球窝内爬升出来。转动蜗杆轴,当转动的作用力大于弹簧压紧钢球的弹簧力时,通过和蜗杆轴同连的蜗杆会转动,蜗杆会带动相啮合的涡轮转动,涡轮会带动制动凸轮转动一小角度,制动凸轮转动使制动蹄鼓之间的间隙产生变化,由于其在蜗杆轴转动一圈上可以实现十二等分调节,从而实现对制动间隙的精密调整。
由于现在汽车载重量越来越大,造成制动时的制动力需求也越来越大,制动气室以及制动气压都有所增大,目前国内汽车(特别是重载汽车)制动时有时会产生回退现象,造成汽车刹车时刹车疲软,制动距离过长,产生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重保险锁紧机构调整臂,目的是通过卡板锁紧固定,限制蜗杆轴转动,解决制动时回退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重保险锁紧机构调整臂,包括壳体、蜗杆、蜗杆轴和可调节限制蜗杆转动的控制调节机构,所述调整臂还包括紧固装置和设于壳体外通过紧固装置与壳体连接的卡板,所述卡板设有用于配合紧固装置松紧进行控制螺杆轴调节转动的槽型调节机构。
所述槽型调节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长形槽、第二长形槽和用于卡紧螺杆轴的卡槽,所述第二长形槽比第一长形槽大且螺杆轴可在第二长形槽内转动,所述紧固装置为第一螺栓,通过旋松第一螺栓并推动卡板使第一螺栓沿第一长形槽的长度方向运动。
所述蜗杆轴包括六角头,六角头的对向两边与卡槽卡合固定。
所述控制调节机构包括止动圈、锁紧件、第一钢球、设于蜗杆轴内的导向通道和设于导向通道内可通过弹性复位将第一钢球限位在止动圈槽内的弹性挤压机构,导向通道的侧壁设有径向通孔,第一钢球设于径向通孔内,止动圈外套于螺杆轴,锁紧件可沿导向通道运动进行压缩弹性挤压机构且将第一钢球卡紧在止动圈的槽内。
所述锁紧件为第二螺栓,所述导向通道为设于螺杆轴内的中心盲孔。
所述弹性挤压机构包括第二钢球和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钢球和导向通道的顶端内壁连接,所述弹簧通过复位运动带动第二钢球沿导向通道的轴向方向运动将第一钢球挤压在止动圈槽内。
所述径向通孔与第一钢球均为两个,且两个径向通孔均布于导向通道的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未经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55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缩机散热壳体
- 下一篇:一种具有发电功能的液压式可变阻尼减震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