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探测检测雷达便携载体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44857.3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5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许振浩;何树江;宋贵杰;林鹏;高斌;朱兴礼;梁金宝;张文坤;王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杜超 |
地址: | 250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探测 检测 雷达 便携 载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前预报相关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隧道探测检测雷达便携载体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铁路公路建设的迫切需求,大量的隧道工程越来越多,施工中大跨度、特长大埋深、高岩溶发育已成为现在隧道建设的常见问题,及时对掌子面前方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探测,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已成为隧道信息化动态设计和确保隧道安全施工不可或缺的部分。
地质雷达通过天线发射和接收高频电磁波来对前方未知的地质进行探测,是目前预报手段里使用最为频繁和准确的探测仪器,也被常用与隧道的施工质量检测,目前国内流行的隧道施工质量无损检测仪器为美国的SIR3000型地质雷达,地质雷达主要由雷达天线、电缆、主机三大部分组成,电缆用来连接天线和主机。
探测的主要方法是将雷达天线紧贴掌子面,进行扫描,接收采集数据。检测的主要方法是将天线底面紧贴于隧道初期支护或二次衬砌表面并连续移动天线。
现场施工仍然通过工人双手托举雷达天线沿着拱顶、拱部、拱腰等测线进行测量,施工过程中往往人工手举天线,不但费力,而且极易使人疲劳;天线底面与隧道初期支护或二次衬砌表面贴不密实,采集的数据质量不高且检测作业进度缓慢,返测率较高,工作效率低,有时会严重影响隧道正常的施工进度。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在隧道内辅助雷达天线的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隧道探测检测雷达便携载体。本装置通过设计全新的结构,有效确保了雷达天线与待测表面接触密实,保证了现场施工人员操作和移动天线简单省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检测效率,大大方便了施工操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探测检测雷达便携载体,包括:
中空的伸缩框架,伸缩框架的顶部与两个连接架可拆卸连接;
支撑轴的两端置于连接架中;
所述支撑柱上固定连接有卡套,卡套与持托杆固定连接;
所述伸缩框架的底部与万向轮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伸缩框架内部为用于卡固雷达天线的空间。
优选的,所述持托杆的一侧具有手持弯头。
优选的,所述伸缩框架包括左右向滑轨、前后向滑轨和竖向滑轨;
三个方向滑轨中,任一方向的滑轨均与另外两个方向的滑轨插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任一方向的滑轨上均具有定位孔,连接架通过紧固件紧固于定位孔上。
优选的,任一方向的滑轨均通过一个三向弯头插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左右向滑轨包括多个小滑轨,相邻的小滑轨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前后向滑轨包括多个小滑轨,相邻的小滑轨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竖向滑轨包括多个小滑轨,相邻的小滑轨滑动配合。
在提供上述结构方案的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载体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A、将雷达天线置于伸缩框架内部;
B、缩紧伸缩框架,将雷达天线卡紧;
C、连接架缩紧支撑轴;
D、手持持托杆使雷达天线移动,实现对掌子面的勘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可以利用伸缩架承载雷达天线,确保雷达天线与待测表面接触密实,保证了现场施工人员操作和移动天线简单省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数据采集质量,提高了检测效率,大大方便了施工操作。结构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2)伸缩架可以变化内部空间,适于不同体积的雷达天线,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滑轨与三向弯头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1.左右向滑轨;2.前后向滑轨;3.竖向滑轨;4.万向滑轮;5.支撑轴;6.卡套;7.持托杆;8.连接架;9.三向弯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隧道探测检测雷达便携载体,其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左右向滑轨1,前后向滑轨2,竖向滑轨3,万向滑轮4,支撑轴5,卡套6,持托杆7,连接架8和三向弯头9。
左右向滑轨1,前后向滑轨2和竖向滑轨3均为4个。左右向滑轨1,前后向滑轨2和竖向滑轨3均与三向弯头9插接,形成卡固雷达天线的伸缩框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学;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48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