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含量抗倒酯原药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4259.6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14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胜;王凤云;王硕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国瑞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7/343 | 分类号: | C07C67/343;C07C67/48;C07C67/58;C07C69/757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23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倒酯 原药 静止分层 有机相 粗品 制备 碳酸氢钾溶液 碳酸氢钠溶液 有机溶剂萃取 焦油状物质 碳酸钾溶液 碳酸钠溶液 酰基化反应 环己二酮 混合溶液 甲酸乙酯 下层水相 有机溶剂 转位反应 有机层 有机碱 负压 甲酰 收率 酸化 酸酸 蒸除 催化剂 下层 上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含量抗倒酯原药的制备方法将3,5‑环己二酮‑1‑甲酸乙酯和环丙甲酰氯发生酰基化反应后,然后加入催化剂进行转位反应,反应结束后得抗倒酯粗品,向抗倒酯粗品中加入酸酸化,分去下层水相,得到含抗倒酯的有机相;在含抗倒酯的有机相加入1‑3%W/V的碳酸氢钠溶液或碳酸氢钾溶液,搅拌后pH值为4‑7,静止分层,弃去上层水相,所得的有机层加入有机碱和水的混合溶液,5‑20%W/V碳酸钠溶液或碳酸钾溶液,搅拌后pH值为7‑12,静止分层,弃去下层深色焦油状物质,水相酸化至pH=2‑3,用有机溶剂萃取后,负压蒸除有机溶剂,得抗倒酯原药;本发明制得的抗倒酯原药含量达到98%,收率达到9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含量抗倒酯原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抗倒酯属环己烷羧酸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于该物结构式中含有两个不相邻的碳碳双键,因而有多种顺反异构体存在,具有活性的主要是(E,E)式。抗倒酯早外部条件作用下回发生构型翻转,而且抗倒酯在紫外线、强酸、强碱条件下不稳定,热稳定性差,因此抗倒酯原药在储存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分解现象。抗倒酯一旦发生分解,含量降低,就不能加工成剂型使用,因此必须要进行提纯后再使用。
US4803268报道了抗倒酯的制备方法,在反应器中加入3.5-二氧环己基甲酸乙酯,环丙基羧酰氯,溶剂,三乙胺,加入氰化铜,氯化锌,在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用酸调PH,洗涤后脱溶,再减压蒸馏和重结晶得到抗倒酯。
CN1850776报道了抗倒酯的制备方法,马来酸二乙酯和丙酮在有机胺存在下,高压反应 缩合得2-丙酮基-1,4-丁二酸二乙酯,然后在醇钠存在下进行成环,得到3,5-二氧环己基甲酸乙酯,再与环丙甲酸酐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得抗倒酯。减压蒸馏得到抗倒酯产品。
CN102295563A报道了一种抗倒酯的制备方法,在反应器中加入3.5-二氧环己基甲酸乙酯,环丙甲酸,溶剂,有机胺,并滴加三氯化磷,在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用水洗涤后脱溶,再减压蒸馏得到抗倒酯。含量95-96%。
CN102101830A本发明公开的抗倒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马来酸二乙酯和丙酮为原料,二乙胺存在下,高压缩合得2-丙酮-1,4-丁二酸二乙酯,然后在氢化钠存在下成环,得3-乙氧羰基-5-氧环己-1-烯-1-醇钠,再与环丙基甲酰氯反应,得3-乙氧羰基-5-氧环己-1-烯-1-醇环丙甲酸酯,后在氰化物和三乙胺存在下重排得抗倒酯。
上述几篇专利所得到的产品都是通过减压蒸馏得到95%以上的产品。设备投资高,收率低,且抗倒酯在高温下易聚合,产生大量焦油性的物质。产品熔点低,重结晶设备要求高,且收率低。
CN102911058A报道了一种3-乙氧羰基-5-氧环己-1-烯醇环丙甲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1)2-丙酮基-1,4-丁二酸二乙酯和有机碱在20~120℃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中进行成环反应,反应时间为0.5~5hr,得到3,5-环己二酮-1-甲酸乙酯;(2)向步骤(1)得到的反应混合物中加入有机胺和环丙甲酰氯,在C8以下的小分子醇、醚、酮、腈作为助剂存在下于-5~50℃进行酰基化反应,得到3-乙氧羰基-5-氧环己-1-烯醇环丙甲酸酯,含量为93-95%,收率为75-85%,含量较低,且收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和简洁的高含量抗倒酯原药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高含量抗倒酯原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3,5-环己二酮-1-甲酸乙酯和环丙甲酰氯发生酰基化反应后,然后加入催化剂进行转位反应,反应结束后得抗倒酯粗品,向抗倒酯粗品中加入酸酸化,分去下层水相,得到含抗倒酯的有机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国瑞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淮安国瑞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42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