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李架盖板拉丝工装中的自动上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1239838.1 | 申请日: | 2016-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9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 发明(设计)人: | 胡剑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41/00 | 分类号: | B24B41/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张向飞 |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料盘 自动上料装置 拉丝 行李架 送入 中转区 盖板 工装 卡料 第二端部 第一端部 汽车配件 送入组件 限位组件 制造工装 抓取装置 自动上料 拨料盘 顶料盘 收料盘 送料区 下料区 排布 推入 下端 | ||
1.一种行李架盖板拉丝工装中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分为整体料盘送入区、料盘送盘区、料盘中转区以及整体料盘下料区,在所述的整体料盘送入区上设置有料盘送入组件,所述的料盘送盘区与整体料盘送入区之间的上下端设置有第一端部卡料组件和第二端部卡料组件,在所述的料盘送盘区的侧部上设置有侧部限位组件,所述的料盘送盘区的下部安装有顶料盘组件,所述的整体料盘送入 区上设置有拨料盘组件,所述的料盘中转区与料盘送盘区之间具有第三端部卡料组件,在所述的料盘中转区的下端安装有收料盘组件,所述的料盘中转区与整体料盘下料区之间设置第四端部卡料组件,多个料盘重叠在一起组成整体料盘并由整体料盘送入区送入到料盘送盘区后,拉丝抓取工装自动抓取最上层料盘内的盖板,当最上层的料盘的盖板抓空后,所述的顶料盘组件就将最上层的空料盘向上顶起,同时拨料盘组件就将最上层的空料盘拔入到料盘中转区内,所述的料盘中转区上的收料盘组件将送入的空料盘下一层,以此循环将料盘送盘区上的每个料盘都拨入到料盘中转区重新排列成空的整体料盘后并由整体料盘下料区推出整体料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李架盖板拉丝工装中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盘送入组件包括有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以及第一下支架,所述的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以及第一下支架之间形成供整体料盘推入的送入空间,在所述的第一下支架上设置万向滚珠,所述的送入空间的入口处安装有送入光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李架盖板拉丝工装中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端部卡料组件和第二端部卡料组件均包括有第一固定支板、第一卡料挡板、第一卡料滑块,第一卡料导轨以及第一卡料气缸,所述的第一固定支板设置在整体料盘送入区与料盘送盘区之间的入口处的上下端,所述的第一卡料导轨固定在第一固定支板上,所述的第一卡料气缸与第一卡料挡板固定连接,第一卡料挡板与第一卡料滑块固定,所述的第一卡料滑块套设在第一卡料导轨上,所述的第一卡料气缸能够带动第一卡料挡板沿第一卡料导轨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李架盖板拉丝工装中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部限位组件包括有侧横板、侧推气缸以及侧推板,所述的侧推气缸设置在侧横板上,所述的侧推板固连接侧推气缸上,所述的侧推气缸带动侧推板顶压在整体料盘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李架盖板拉丝工装中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料盘组件包括有上板、下板、第一丝杆螺母连接板、两个第一导向轴、第一升降板、第一丝杆件、第一丝杆螺母以及第一升降电机,所述的第一导向轴的下端与第一丝杆螺母连接板连接,第一导向轴的上端与第一升降板连接,所述的第一升降板安装在整体料盘底部,第一丝杆螺母套在第一丝杆件上,所述的第一丝杆件的下端与第一升降电机连接,第一丝杆上的上端穿过第一丝杆螺母连接板、第一丝杆螺母后连接在上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行李架盖板拉丝工装中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料盘组件包括第二丝杆螺母连接板、两个第二导向轴、第二升降板、第二丝杆件、第二丝杆螺母以及第二升降电机,所述的第二导向轴的下端与第二丝杆螺母连接板连接,第二导向轴的上端与第二升降板连接,所述的第二升降板安装在空的料盘底部,第二丝杆螺母套在第二丝杆件上,所述的第二丝杆件的下端与第二升降电机连接,第二丝杆上的上端穿过第二丝杆螺母连接板、第二丝杆螺母后连接在上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行李架盖板拉丝工装中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丝杆螺母连接板的侧部上设置有第一感应片,所述的第一感应片感应第一丝杆螺母连接板的升降位置,所述的第二丝杆螺母连接板的侧部上设置有第二感应片,所述的第二感应片感应第二丝杆螺母连接板的升降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983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