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函数标定的车辆超高超宽检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39143.3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7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蓝章礼;黄涛;匡恒;李战;姚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04 | 分类号: | G01B1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黄河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定 检测系统 投射 检测 几何位置关系 控制处理装置 视频图像数据 图像采集装置 测算 激光发射器 报警指示 长期运行 多辆车辆 非接触式 函数模型 交通堵塞 连续检测 拍摄方位 平面激光 水平路面 水平位移 图像处理 系统结构 自动在线 不停车 再利用 直线段 光带 超宽 车道 激光 测量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函数标定的车辆超高超宽检测系统及方法,其利用系统中光带型激光发射器的投射角度及其与图像采集装置拍摄方位的几何位置关系,由检测控制处理装置通过图像处理识别出视频图像数据中由平面激光带投射到经过水平路面车道的车辆上形成的激光直线段的水平位移情况和长度情况,再利用预先通过函数标定而建立的车辆高宽测算函数模型测算出车辆的最大高度值和最大宽度值,从而实现非接触式的车辆超高超宽检测,其系统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测量精度较高,并能够达到毫秒级的检测速率,能够实现保持长期运行执行自动在线的多辆车辆不停车连续检测和超高/超宽报警指示,避免造成交通堵塞的问题,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函数标定的车辆超高超宽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和公路运输规模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此带来的车辆超限超载现象也日益严重。超限运输一方面会缩短公路和桥梁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会造成车体形状的改变及车辆性能的下降,形成交通安全的严重隐患。因此,车辆超限检测对于确保公路畅通、维护道路产权、保证运输安全及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车辆超高超宽治理是治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还处于人工阶段,主要是依靠执法人员拦截,经人工检测确实超限,再引导到停车场,接受对其超限的处理。但这种检查方式存在如下的问题:一是需要较多的执法人员执法成本高;二是容易危及到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三是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不间断检查。
为此用于智能检测车辆超高超宽的检测方法得到研究,如:车辆超宽超高定量检测装置(201120232493.3)公开了一种车辆超宽超高定量检测装置,当车辆通过检测通道时,可以自动完成对车辆的高度和宽度检测;一种城市隧道的自动超高车辆检测系统(201320097314.9)公开了一种使用雷达发射探头实现超高检测的系统;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车辆超高超宽监控方法(201410684562.2)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车辆超高超宽监控方法,采用LMS二维激光测距传感器,实现对行进车辆的宽高检测和超限声光报警;一种通过激光自动测量物体宽高的方法(201410684812.2)公开了一种通过激光测距传感器左右运动和上下运动分析得出物体的宽度和高度的方法。这些发明大多是利用激光或者超声波对车辆的高度和宽度进行检测,但是这些检测方法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当车载货物存在部位(如钢筋、支架)伸出车外时,这些体积不大的物体可能会被漏测,造成测量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二是,结构复杂,需要布设多种类型的多个传感器进行同步实时采集;
三是,检测过程中需要车辆在检测区域停留,难以实现不停车连续检测,从而容易造成交通堵塞。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测量精度较高的基于函数标定的车辆超高超宽检测系统,且其能够保持长期运行执行自动在线的不停车连续检测,避免造成交通堵塞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函数标定的车辆超高超宽检测系统,包括架设在水平路面车道上方的光带型激光发射器和图像采集装置,以及检测控制处理装置和报警指示器;
所述光带型激光发射器用于倾斜向下发射出一道平面激光带,所发射的平面激光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0°<α<90°,使其能够在投射到水平路面车道上后形成一条沿车道宽度方向横跨过水平路面车道的激光直线条;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镜头轴线垂直向下设置,用于俯视向下的对平面激光带从光带型激光发射器射出后投射到水平路面车道的投射经过区域进行视频图像采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91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凝器
- 下一篇:测定悬索管道桥在紊流风场中气动力相关性的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