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转运护理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8398.1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0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波;解丽玉;牛建业;刘正操;贺雪峰;李东;张玉翔;胡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7/10 | 分类号: | A61G7/10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16 | 代理人: | 崔凤英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转运 护理 机器人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向转运护理机器人,包括:一体支架、转运模块和盖板,人体转运单元的上层传动带从主动辊的下方绕过后,分别从张紧辊和第一换向辊的上方绕过,顺次从两第二换向辊的上方绕过后,从第三换向辊的下方绕到上方,且与盖板的上表面相贴合;机器移动单元的同步带从下层主动带辊的上方绕过后,绕到两下层张紧带辊的下方,顺次从各下层从动带辊上方绕过,最后从左右两端的两个下层从动带辊的上方绕到下方,通过同步带的下层与床面或担架车的摩擦带动转运护理机器人移动。本发明的设备在不改变患者的姿态的情况下,实现对病人的转运护理,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了传统转运方式对患者带来的二次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向转运护理机器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医疗机构越来越注重采用高科技手段来改善病人的护理质量。然而医院危重病人的转运还沿用传统的方式,依靠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以抱、抬的方式实现换床动作,医护人员身心负担十分繁重,如果操作不慎很容易加重病情,给病人带来二次伤害,引发医疗事故纠纷。
针对以上问题,国内外均作了大量研究,但大部分都集中在转运床单、病人转运车以及双臂护理机器人的研发上。以上转运方式存在各类缺点,例如:转运床单为柔性材料,在转运过程中容易改变病人位姿;病人转运车通常转运部分和行走部分不能分离,体积较大,而且转运方向只能单方向转运,使用条件有限;双臂护理机器人同样需要病人位姿做适当调整,以配合机器人的抱抬动作,而且在转运过程中容易给病人造成恐惧心理,不适用于术后、瘫痪等危重病人。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传统对老人和病人的转运护理需要的劳动强度大且容易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而研究设计一种在转运过程中不改变病人的位姿,实现对受伤、瘫痪或受伤前后患者的自动搬移的模块化对称转运护理机器人。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向转运护理机器人,用于病床之间以及病床与担架车之间对病人进行转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护理机器人包括:一体支架、转运模块和盖在一体支架上部的盖板,所述一体支架包括多个横向侧板和连接在横向侧板两端的两纵向侧板,相邻横向侧板之间均设置一个转运模块,所述转运模块包括上层的人体转运单元和下层的机器移动单元,所述人体转运单元包括:固定在横向侧板上的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同轴连接的主动齿轮、固定在第一电机上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介轮、与所述介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同轴连接的主动辊、设置在主动辊右侧的张紧辊、设置在主动辊左侧的第一换向辊、分别设置在张紧辊右侧和第一换向辊左侧的两第二换向辊、设置在一体支架左右两端的第三换向辊以及上层传动带,所述张紧辊、第一换向辊、第二换向辊和第三换向辊均架设在两相邻横向侧板上;所述上层传动带从主动辊的下方绕过后,分别从张紧辊和第一换向辊的上方绕过,顺次从两第二换向辊的上方绕过后,从第三换向辊的下方绕到上方,且与盖板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机器移动单元包括:底座支架、固定在底座支架上的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同轴连接的下层主动带辊、设置在下层主动带辊两侧的两下层张紧带辊、设置在两下层张紧带辊外侧的多个下层从动带辊和同步带,所述下层主动带辊、下层张紧带辊和下层从动带辊均为齿形辊且架设在底座支架上,所述同步带从下层主动带辊的上方绕过后,绕到两下层张紧带辊的下方,顺次从各下层从动带辊上方绕过,最后从左右两端的两个下层从动带辊的上方绕到下方,通过同步带的下层与床面或担架车的摩擦带动转运护理机器人移动。
进一步地,左右两端的下层从动带辊比相邻下层从动带辊的水平高度高1~3cm。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主动带辊左侧具有7个下层从动带辊,右侧具有两个下层从动带辊,且左侧第一个下层从动带辊高于相邻下层从动带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支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梁、多个连接在横梁之间的纵梁和设置在横梁上的吊耳,所述下层从动带辊设置在各纵梁形成的空间内,且两端架设在两横梁上,一连杆穿过吊耳和横向侧板将上层的人体转运单元和下层的机器移动单元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83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整距离的身体部位移动机构
- 下一篇:重症监护室专用护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