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挠热电结构与其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6706.7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66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姜颖容;简仁德;林鸿钦;朱旭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5B3/36 | 分类号: | H05B3/36;H05K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电 结构 与其 形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挠热电结构与其形成方法。该可挠热电结构包括:多孔热电图案;以及高分子膜覆盖多孔热电图案的上表面,其中高分子膜填充多孔热电图案的孔洞,且高分子膜的下表面与多孔热电图案的下表面共平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挠热电结构与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低温型(400℃)热电材料如Bi2Te3系列,其本质易脆裂,且材料表面与空气接触后易氧化。常见的印刷热电图案是将热电粉体、固化型树脂、溶剂、与其它添加物混合形成印刷热电油墨后,印制于软性基板上。印刷热电图案通过树脂的固化与黏结特性与基板结合,且热电粉体周围包覆着绝缘的高分子树脂,所以此类型的印刷热电图案虽然具有可挠性,但其具有导电性与热电特性不佳的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新的方法制作热电图案,使其同时兼具可挠性、导电性、与热电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挠热电结构,包括:多孔热电图案;以及高分子膜覆盖多孔热电图案的上表面,其中高分子膜填充多孔热电图案的孔洞,且高分子膜的下表面与多孔热电图案的下表面共平面。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挠热电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形成热电油墨的图案于基材上;热处理热电油墨,以形成多孔热电图案于基材上;以及将胶态的高分子涂布于多孔热电图案与基材上,并固化胶态的高分子以形成高分子膜,其中多孔热电图案与高分子组成可挠热电结构;以及分离基材与可挠热电结构,其中高分子膜覆盖多孔热电图案的上表面,高分子膜填充多孔热电图案的孔洞,且高分子膜的下表面与多孔热电图案的下表面共平面。
附图说明
图1至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挠热电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基材;
13热电油墨图案;
13’多孔热电图案;
15高分子膜;
100可挠热电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可挠热电结构的形成方法。首先,混合热电材料、黏结剂、与溶剂以形成热电油墨。在一实施例中,热电材料包含Bi2Te3系列、PbTe系列、GeTe系列、Zn4Sb3系列、CoSb3系列、或其他系列。以P型的Bi2Te3系列热电材料为例,构成元素为至少含有一种Bi或Sb元素,及至少含有一种Te或Se的元素。以N型的Bi2Te3系列热电材料为例,可另含至少一种元素如I、Cl、Hg、Br、Ag、Cu、Se、或上述的组合。在一实施例中,黏结剂可为乙基纤维素。在一实施例中,溶剂为松油醇、乙醇、或上述的组合。
如图1所示,接着将上述热电油墨涂布于基材上,以形成热电油墨图案13于基材11上。在一实施例中,涂布法可为网印法、喷涂法、或其他可行的涂布方法。在一实施例中,基材11可为玻璃、石英、不锈钢、或其他耐热且实质上刚性的基材。在一实施例中,基材11较佳为玻璃等透明基材,以利观察热电油墨图案13,与后续形成的多孔热电图案13′、及高分子膜的下表面。在一实施例中,以网印法形成热电油墨图案13的方法中,刮刀可让热电油墨中的热电粉体呈水平堆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67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土壤环境修复电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