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感光性树脂层压体、树脂图案和固化膜图案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8215.8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8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真由纪;渋井智史;下田浩一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F7/027 | 分类号: | G03F7/027;G03F7/031;G03F7/004;G03F7/00;G03F7/09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光性 树脂 组合 层压 图案 固化 制造 方法 以及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感光性树脂层压体、树脂图案制造方法、固化膜图案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课题]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防锈性、弯曲性、圆孔等各种图案的脱落性和灵敏度的平衡优异,且适于保护配线、电极等导体部的感光性树脂组成物。[解决手段]导体部的保护膜形成用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包含(A)碱溶性树脂;(B)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C)光聚合引发剂;以及(D)防锈剂,并且,(C)成分包含在乙醇溶液中的波长365nm的吸光系数为17mL/(mg·cm)~60mL/(mg·cm)的肟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感光性树脂层压体、使用了感光性树脂层压体的树脂图案制造方法、固化膜图案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机器的高性能化、多样化和小型轻量化的发展,在液晶等显示元件的整面装配有透明触控面板(触控感应器)的机器逐渐增加。通过透明触控面板来进行表示元件所表示的文字、符号、图案等的目视确认和选择,通过透明触控面板的操作来进行机器的各功能的切换也在增加。触控面板不仅用于个人电脑、电视机等大型电子机器,还用于汽车导航系统、手机、电子词典等小型电子机器、以及OA·FA机器等显示机器,触控面板设置有由透明导电电极材料形成的电极。作为透明导电电极材料,已知有ITO(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氧化铟和氧化锡,这些材料由于具有高的可见光透射率而主要用作液晶表示元件用基板等的电极材料。
作为现有的触控面板的方式,可列举出电阻膜方式、光学方式、压力方式、静电电容方式、电磁感应方式、图像识别方式、振动检测方式、超声波方式等,各种方式均已实用化,但近年来,静电电容方式触控面板的利用得以最大发展。静电电容方式触控面板中,作为导电体的指尖接触触控输入面时,指尖与导电膜之间产生静电电容耦合,形成电容器。因此,静电电容方式触控面板通过捕捉指尖接触位置的电荷变化来检测接触位置的座标。尤其是,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控面板能够进行指尖的多点检测,因而具备能够进行复杂指示的良好操作性,从而推广作为手机、便携型音乐播放器等具有小型显示装置的机器中的显示面上的输入装置而利用。一般来说,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控面板中,为了利用X轴和Y轴来表现二维座标,多个X电极和垂直于多个X电极的多个Y电极形成2层结构,并且使用ITO来作为电极材料。
然而,由于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是无法检测触碰位置的区域,因此,缩小该边缘区域的面积对于提高制品价值而言是重要的因素。对于边缘区域而言,为了传导触碰位置的检测信号而需要金属配线,为了实现边缘面积的狭小化,需要缩小金属配线的宽度。由于ITO的导电性不足够高,因此通常金属配线使用铜。
然而,上述那样的触控面板在指尖接触时,水分、盐分等腐蚀成分有时从感应区域侵入至内部。若腐蚀成分侵入至触控面板的内部,则存在金属配线腐蚀、电极与驱动用电路之间的电阻增加或者断线的担心,为了防止这些情况,金属配线上需要具有防锈效果的保护膜。
此外,用于传导检测信号的金属配线为了利用端子部分而与其它部件相连接,需要确保导通,端子部分必须去除保护膜。因此,对于保护膜而言,良好的显影性或者圆孔等各种图案的良好脱落性是必须的。
此外,在触控面板的制造工序中,为了提高生产率而期望能够在短时间内曝光的高灵敏度保护膜。进而,保护膜设置于柔性显示器基板时,随着基板的弯曲,对保护膜的负载也变大,容易产生龟裂,因此寻求与基板密合的密合性高且能够耐受基板弯曲的弯曲性。
从保护膜的形状、透明性、透湿性、防锈性或碱显影性的观点出发,提出了附带固化膜的触控面板用基材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1、2)。
应予说明,在用于形成滤色器和有机EL液晶显示装置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成物或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领域中,从感光性树脂层的耐溶剂性或分辨率的观点出发,研究了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引发剂的吸光系数(专利文献3、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82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随钻仪器过套装置
- 下一篇:用于顶冲式打炮眼钻机的钢钻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