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6940.1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9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胡江涛;张明星;吴国忠;高乾宏;许璐;邢哲;李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D06M14/34 | 分类号: | D06M14/34;D06M16/00;C08F283/04;C08F220/34;C08F8/44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余化鹏 |
地址: | 2018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步骤:
(1)在室温和无氧条件下,对纤维、醇溶剂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混合物进行辐照接枝,然后抽提,干燥,得接枝产物;
(2)按下述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进行:
方式I包括下述步骤:在室温和无氧条件下,将所述接枝产物、卤化烃和有机溶剂混合反应,反应后洗涤、干燥,得季胺化纤维产物I;其中,所述有机溶剂为能够溶解所述接枝产物和所述卤化烃、且沸点高于所述混合反应的温度的溶剂;
方式II包括下述步骤:在室温和无氧条件下,将所述接枝产物和卤化氢水溶液混合反应,反应后洗涤、干燥,得季胺化纤维产物II;
(3)将“所述季胺化纤维产物I或所述季胺化纤维产物II”和高锰酸钾水溶液混合反应,反应后洗涤、干燥得抗菌性纤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纤维、所述醇溶剂和所述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重量比为100:(7000~10000):(1000~3000);
步骤(2)方式I中,所述接枝产物、所述卤化烃和所述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100~200):(6000~8000):(13500~18000);
步骤(2)方式II中,所述接枝产物和所述卤化氢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00~200):(15000~20000);
和/或,步骤(3)中,“所述季胺化纤维产物I或所述季胺化纤维产物II”和所述高锰酸钾水溶液的重量比为(300~500):(15000~2000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纤维、所述醇溶剂和所述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重量比为100:(8000~9000):(1000~2500);
步骤(2)方式I中,所述接枝产物、所述卤化烃和所述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100~150):(6000~7000):(13500~15000);
步骤(2)方式II中,所述接枝产物和所述卤化氢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50~200):(15000~20000);
和/或,步骤(3)中,“所述季胺化纤维产物I或所述季胺化纤维产物II”和所述高锰酸钾水溶液的重量比为(400~450):(15000~2000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纤维为尼龙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粘胶纤维、PET纤维或聚乙烯醇纤维;
步骤(1)中,所述醇溶剂为甲醇和/或乙醇;
步骤(1)中,所述辐照接枝的辐照源为钴源;
步骤(1)中,所述辐照接枝的吸收剂量为5~20kGy;
步骤(1)中,所述辐照接枝的辐照时间为17~24h;
步骤(1)中,所述抽提的时间为24~48h;
步骤(1)中,所述抽提的溶剂为丙酮;
步骤(1)中,所述干燥的温度为50~60℃;
和/或,步骤(1)中,所述干燥的时间为3~5h。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尼龙纤维为尼龙-66;
步骤(1)中,所述辐照接枝的吸收剂量为5~15kGy;
步骤(1)中,所述抽提的时间为30~35h;
步骤(1)中,所述干燥的温度为55℃;
和/或,步骤(1)中,所述干燥的时间为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69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孔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防羽面料浆纱浆料及浆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