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磷脂酶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611200242.0 | 申请日: | 2016-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0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 发明(设计)人: | 周美凤;徐正军;戴小军;牛其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9/18 | 分类号: | C12N9/18;C12N15/55;C12N15/63;C11B3/00;C11C3/00;A23K20/147;A23K20/153;A23L33/13;A23L33/18;C11D3/38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韦东 |
| 地址: | 2001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磷脂酶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磷脂酶及其应用。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肽,所述多肽选自:(1)在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第182、221、274、323、339、342、369和500位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具有取代突变的多肽;和(2)由(1)所示的多肽与促进(1)所示多肽表达与纯化的多肽组成的多肽。本发明还提供编码该多肽的多核苷酸序列,含该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构建物,宿主细胞,以及相关的用途。本发明的多肽为磷脂酶,可用于油脂精炼、磷脂改性、饲料改良剂、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磷脂酶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磷脂酶(PL)是生物体内存在的能水解甘油磷脂的酶,根据磷脂酶水解甘油磷脂的位点(Richmond G.S.等,Int.J.Mol.Sci.,2011,12:588-612)不同,可将磷脂酶分为磷脂酶A1(PLA1)、磷脂酶A2(PLA2)、磷脂酶B(PLB)、磷脂酶C(PLC)、磷脂酶D(PLD)以及溶血磷脂酶A。
PLA1能够水解二脂肪酰基磷脂的Sn-1位酰基酯键,产生溶血磷脂和脂肪酸。PLA2则是能够水解Sn-2位的酰基酯键,产生溶血磷脂和脂肪酸。PLB则是能水解二脂肪酰基磷脂的Sn-1位和Sn-2位的两个酰基酯键产生甘油磷酰胆碱和游离脂肪酸的磷脂酶,该酶也同时具有溶血磷脂酶的活性。PLC是能够水解甘油骨架和磷酸基之间的磷酸酯键产生二磷脂酰甘油和磷酸极性醇酯(如磷酸胆碱、磷酸乙醇胺、磷酸肌醇等)。PLD则是水解磷酸基和氨基醇之间的磷酸酯键生磷脂酸和氨基醇。溶血磷脂酶A则是指能够水解溶血磷脂的Sn-1位或Sn-2位的脂肪酰基酯键,产物是甘油磷酸胆碱和脂肪酸。
磷脂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譬如人体中就有PLA2、PLB、PLC等多种类型的磷脂酶。因为微生物具有生产周期短、生长条件简单、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其一直是工业酶制剂领域研究的重点。
当前市场上在售的磷脂酶品种主要有 Ultra、10L、F、Oil、G999、A2、PLC等。其中 Ultra为一种人工改造的蛋白,表现为PLA1的活性,其基因来源于疏棉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lanuginosus)的一种脂肪酶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脂肪酶的杂交体。其磷脂酶的最适合作用温度在45℃附近,其脂肪酶的最适合作用温度在20℃。因此当温度高于40℃将以磷脂酶的活性为主,而脂肪酶的活性较低。是一种来自于镰刀菌属微生物Fusariumvenenatum的磷脂酶A1,其最适合作用温度为55℃。F的磷脂酶为一种来自于丝状真菌曲霉属的磷脂酶A2。 Oil、10L和A2都是PLA2,前者的基因来源于紫红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ceoruber),后两个磷脂酶商品的基因都是猪胰腺PLA2。G999为一种仅作用于溶血磷脂的溶血磷脂酶A, PLC为一种人工改造的磷脂酶C,其能够快速作用于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等底物,但是几乎不作用于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酸。
磷脂酶可广泛应用于油脂精炼、磷脂改性、饲料改良剂、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等多个方面(Demaria L.等,ApplMicrobiol.Biotechnol.,2007,74(2):290-300)。如CN1780908等公开报道了磷脂酶A可以用于烘烤、用于洗涤剂、改善水溶液或糖浆的过滤性以及制备溶血磷脂等。磷脂酶还可以应用于奶酪生产工艺中,其可以提高奶酪的得率(Nielsen P.H.等,Int J.Life Cycle Assess,2009,14:137–143.)。磷脂酶D可以用于制备高纯度的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以及利用磷脂酶D的碱基转移活性可将一些多肽、核苷和多糖类药物通过配位键连接在磷脂载体上,制成具有特殊疗效作用的脂质体等(陈石良等,《工业微生物》,1999,29(4):47-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02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