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3-二甲基-7-取代喹唑啉-2;4-二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6112.4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20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但彦春;杨林川;刘晓飞;邓乔;张国建;李虹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智合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39/96 | 分类号: | C07D239/96;A61K31/517;A61P31/04;A61P3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74 | 代理人: | 李俊 |
地址: | 404100 重庆市北碚区安礼***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基 取代 喹唑啉 酮类 化合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3‑二甲基‑7‑取代喹唑啉‑2,4‑二酮类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式通式为:其中R1为氢或乙基;R2为苯环、苯环衍生物、杂环或脂肪烃。本发明的部分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黄曲霉菌、新型隐球菌和烟曲霉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而且对几丁质合成酶抑制活性明显,抑菌效果较好,可用于制备抗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1,3-二甲基-7-取代喹唑啉-2,4-二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研究发现,能够引起人类疾病的真菌约有270种,可以感染人体的不同部位。浅部真菌仅侵犯人的皮肤、毛发、指甲等角化组织,而深部真菌能侵犯人的骨骼、内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呈现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深度真菌感染已成为艾滋病、急性白血病、器官或骨髓移植等免疫抑制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人类健康意识的提升及对真菌感染类疾病的重视,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已经成为全球药物研究的一个热点。尽管现在有大量的抗真菌药物,如阿莫西林、两性霉素B和唑类,但由于这些抗菌剂具有较窄的光谱活性,而且一些微生物已经产生抗药性,因此,迫切需要设计合成新的抗菌药物。
喹唑啉的环结构是多种生物碱的骨架。喹唑啉酮类药物具有多重生物活性,近年来,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在抗艾滋、抗肿瘤、抗癌、抗病毒、抗菌等方面的应用均有报道,这类化合物的研究文章可见:Eur J Med Chem.2009,3046-3055;Expert Opin TherPat..2015, 789-804;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Tech Research.2013,466-475;Eur JMed Chem. 2010,1200-1205;Chin J Chem.2003,339-346;International ResearchJournal of Pharmacy. 2014,476-480;Prog Nat Sci.1998,359-365;Chem Biol DrμgDes.2015,672-684.
这些文献均未覆盖或包括本发明所涉及的新型化合物的结构、合成方法和用途。本发明设计合成了一类1,3-二甲基-7-取代喹唑啉-2,4-二酮类化合物。以多氧霉素B为对照,测定了新化合物对几丁质合成酶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其在抗真菌,抗细菌方面的活性,拓展了喹唑啉的应用研究。到目前为止,本发明所涉及的新型化合物在抑制几丁质合成酶活性方面还未见报道,所以将其作为几丁质合成酶的抑制剂,开发成新型的抗真菌制剂,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3-二甲基-7-取代喹唑啉-2,4-二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1,3-二甲基-7-取代喹唑啉-2,4-二酮类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
式中R1为氢或乙基;R2为苯环、苯环衍生物、杂环或脂肪烃。
进一步的,所述化合物的结构为:
其中R1为H、CH2CH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智合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智合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61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