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速度等值线图的二次交通事故的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9120.6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1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徐铖铖;邓翎;刘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速度 等值 线图 二次 交通事故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速度等值线图的二次交通事故的识别方法:步骤10)将距上一次事故发生h小时后和上一次事故发生地点上游L千米外的事故排除;步骤20)从步骤10)保留的事故中找出可能的一次事故和可能的二次事故组合;步骤30)提取可能的一次事故发生时刻前后的时间跨度和发生地点上下游空间范围内的速度数据;步骤40)找出一年中所有无事故日,以步骤30)中的时间跨度和上下游空间,提取无事故日在该时刻的速度数据,求平均值;步骤50)用步骤30)中提取的速度数据减去步骤40)中得到的速度平均值,用得到的差值建立速度等值线图;步骤60)将一次事故和二次事故化为可视化的点;步骤70)用步骤60)处理好的速度等值线图识别二次交通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安全中的事故预测领域,具体地来说该发明是二次交通事故预测的前提。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二次事故的识别方法还存在很多缺陷。早期是通过静态阈值法辨别二次交通事故,即认为二次事故是发生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这种方法因为需要主观决定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阈值而没有足够的精度。
近年来,也出现了动态法识别二次交通事故比如事件进展曲线法,排队长度估算法,累计到达,消散图和基于仿真的方法等。但这些动态方法仍然有一些缺点。例如,基于队列长度的估计的方法都需要一般无法获取的详细排队信息。基于事件的进展曲线的方法对于所有二次事故使用相同的进展曲线,从而导致不准确的二次事故的鉴定结果。因此,目前缺少一种切实可行且精确度较高的二次交通事故识别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切实可行且精确度较高的基于速度等值线图的二次交通事故的识别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基于速度等值线图的二次交通事故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将距离上一次事故发生h小时之后和上一次事故发生地点上游L千米之外的事故排除;
步骤20)从所述步骤10)保留的事故中找出可能的一次事故和可能的二次事故组合,即可能的一次事故和可能的二次事故的时间和空间关系,所述可能的一次事故是指一组事故中,发生时间最早,发生地点在最下游的事故,所述可能的二次事故是指发生时间晚于可能的一次事故、且发生地点在可能的一次事故上游的事故;
步骤30)提取步骤20)中可能的一次事故发生时刻前后的时间跨度和发生地点上下游空间范围内的速度数据;
步骤40)找出一年中所有与可能的一次事故时刻对应的该时刻没有事故的日期,即无事故日,以所述步骤30)中的时间跨度和上下游空间,提取无事故日在该时刻的速度数据,并求平均值;
步骤50)用所述步骤30)中提取的速度数据减去步骤40)中得到的速度平均值,根据得到的差值建立速度等值线图;
步骤60)利用PYTHON软件处理速度等值线图,将一次事故和二次事故化为可视化的点;
步骤70)通过所述步骤60)处理好的速度等值线图识别二次交通事故,识别方法是:将位于速度等值线图中阴影区域左侧竖直线条边缘的可视化的点识别为一次事故,将其余位于阴影区域中的可视化的点识别为二次事故。
进一步的,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0)中,h取值为3-5小时,L取值为6-10英里。
进一步的,本发明方法中,步骤30)中,时间跨度为一次事故发生之前6小时到之后6小时,所述空间跨度为一次事故发生上游10英里和下游10英里。
进一步的,本发明方法中,步骤30)中,速度数据需要通过安置在道路上的环形检测器获得。
本发明方法在辨别二次交通事故时使用了速度等值线图,克服了以往静态阈值法和动态法的不准确性;同时在处理过程中使用python代码处理图像协助识别。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91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